“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我国城市发展正将城市更新作为重要抓手,而城市体检就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前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介绍,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已逐渐成为共识。目前,全国已有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50多个县级市全面开展了城市体检工作。
秦海翔强调,城市如同生命体,需要定期“体检”以维护健康。城市体检评估是精准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治理水平的创新性举措。
只有坚持体检先行,才能找准城市更新的着力点。在具体操作层面,城市体检围绕两大导向展开:一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二是坚持目标导向,查找制约城市竞争力、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体检所揭示的问题,体检评估发现的问题,就是城市更新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秦海翔说。
各地积累了哪些城市体检的经验?完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湖北武汉市按照可获取、可分析原则,对基础指标进行拆分细化,明确体检内容与计算细项,形成各维度指标拆分与细化表。将住房维度指标“存在结构安全隐患的住宅数量(栋)”细化为“违规加建悬挑飘窗的住宅数量”“户内违规承重墙体拆墙或开洞,底商或地库违规拆除柱子,砖混结构拆除外窗窗下墙垛等的住宅数量”等7个指标项。
广西南宁市对14项基础指标的体检内容进行细化,在指标“存在楼道安全隐患的住宅数量(栋)”中增加消防设施维护情况,深入查找问题隐患。
探索专项体检方法。安徽省开展城市排水防涝专项体检。建立城市排水防涝专项体检指标体系,涵盖规划管控、管渠系统、排涝泵站、行泄调蓄、源头减排、内涝高风险点、积涝点、信息化建设和应急处置等不同维度共25项指标,全省各城市依托第三方技术团队开展指标采集与问题分析,结合居民问卷调查结果,形成专项体检报告,并编制省级城市排水防涝专项体检报告。
查找出的问题该如何解决?立行立改、限时解决。江西九江市以小区为单位摸清城市住房底数,精准梳理问题清单,对问题突出的小区集中进行房屋安全和功能完备整治专项行动,完成14000余栋存在安全隐患的自建房和1497栋存在外墙脱落隐患的房屋整治工作。
新疆哈密市建立“提了管用、边检边改”的工作机制,通过城市体检群众反馈平台,及时将群众反映的“小事”交由有关部门办理并明确解决时限,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河北廊坊市针对存在楼道安全隐患、围护安全隐患、结构安全隐患的小区和社区出具风险隐患通知书,明确隐患类型、风险等级、整改要求及整改时限等,督促相关街道和部门对“既严重又紧急”的问题立行立改。
依据城市体检生成城市更新项目库,明确城市体检成果应用转化的方法路径。江西省《关于加强城市体检成果转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的闭环管理机制,要求将体检问题转化为项目清单,强化规划、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推动城市更新精准实施。
依据城市体检制定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建立“体检发现问题,更新解决问题”的闭环工作机制。浙江宁波市结合城市体检发现的各类问题并叠加城中村、产业空间、滨水空间等图斑,形成更新潜力空间“一张图”,在此基础上衔接城市其他工作要求,划定市级更新规划的更新片区;街道(片区)层面,将体检问题分为管理类和工程类,分类提出整治措施,对于物业管理和燃气安全等管理类问题,通过精细化维护管理迅速解决,对于房屋结构安全、公服设施等工程类问题,对接多部门工作整合形成更新任务,按计划解决。
持续跟踪问题解决情况。青海省建立年度体检整改监测评定机制。在省级层面设立问题监测指标,定向动态跟踪各城市上一年度问题指标年度情况,并在省级城市体检综合报告中设立专章,对各城市重点监测指标年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评估城市体检问题解决成效。
为加强城市体检工作的保障,多地积极制定城市体检法规和标准,搭建城市体检信息平台,加强人员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强调,城市体检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各地应不断完善城市体检评估制度,一体化推进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工作,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亢 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