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墓葬中社火图像的新含义
1、社火般人间快活不可恃
上次我们在阐述宋金社火艺术图像专题。参见:
乔妇人:老赵闲聊花钱铜镜中的社火图像1
瓜田乐:老赵闲聊花钱铜镜中的社火图像3
社火图像中扛的到底是什么牌:老赵闲聊花钱铜镜中的社火图像7
![]()
在社火艺术图像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例证,那就是2010年5月挖掘的山西壶关县上好牢村墓葬壁画。墓室内的砖雕和壁画保存完好,墓葬北侧窗户边的一块题记和墓志铭砖上,清晰地刻着“宣和五年”的字样,即公元1123年,很好地锚定了时间坐标。
东壁靠近后室之处,还展示了孝子故事图,其中东壁展示的是“王祥卧冰”的场景,而东西壁上墨书题诗共同构成了文化信息丰富的宝库。
下好牢墓葬壁画中,其实还有若干墨书题记,十分有意思。墓室中发现几处题诗,在墓中前室西壁题为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江城外柏森森。
君看青史勋荣者,算来多葬北邙尘。
这几句化自于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题诗南侧倚柱外侧用行楷墨书题诗为:
松柏萧萧夹路青,人人到此尽伤情,
秦苑有花空笑日,汉陵无主自侵云。
这两句来自于唐代陈上美《咸阳有怀》:
山连河水碧氛氲,瑞气东移拥圣君。
秦苑有花空笑日,汉陵无主自侵云。
古槐堤上莺千啭,远渚沙中鹭一群。
赖与渊明同把菊,烟郊西望夕阳曛。
![]()
这两处诗歌的含义,都是消解俗世的努力,人间的什么功名,哪怕伟烈如帝王,英名如诸葛,死后也不过是一掊黄土,空空如也。
这种对生死的解脱与感慨,也同样出现在社火杂剧人物角色的旁侧:
![]()
![]()
![]()
上好牢1号墓《杂剧演乐图》局部(画面右半部分)李清泉拍摄
![]()
![]()
上好牢1号墓《杂剧演乐图》局部(画面左半部分)李清泉拍摄
杂剧社火角色的左侧,墨书云:
无穷歌舞今何在,都残(殁)荒蓁伴月明。
由此我们可以获知,其实社火也好杂剧也罢,在墓葬中出现的功能,未必全部仅仅为了在地下世界为墓主人提供再续的娱乐服务,至少其中此处之一种,是在用人间最盛大的欢乐,从而为死亡的空寂、人生肉体享乐快乐的无意义提供一种超越乃至批判的靶子。
人间的欢乐只是凡尘此岸的凡夫俗子的有限思维,而社火杂剧乃是人间欢乐的最典型呈现。这些凡世的所谓乐事,无非在为超拔三界、西方极乐的永恒至乐提供对照镜像。
从这个层面,我们更加理解了为什么社火也叫做快活,为什么宋代的社火主题花钱上,会赫然标着“万姓快活”四字了。其实,社火就是俗世的肉身的快乐象征。
![]()
![]()
万姓快活社火花钱 胡坚藏品
![]()
网络资料
元明间无名氏《王矮虎大闹东平府》三折社头的一段宾白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春社赛社演出的艺术种类:
自家东平府在城社头,时逢稔岁,节遇上元,在城鼓楼下作一个元宵社会。……俺这社会,端的有驰名的散乐、善舞的歌工,做几段笑乐院本,搬演些节义戏文。更有那鱼跃于渊的筋斗,惊眼惊心的百戏。
(外扮社头同净里长、沙三、牛妻、王留、伴哥、旦儿、伴姑打锣鼓上)(社头云)时丰稔岁乐陶陶呵!【(众云)呵!呵!】官清法正少差徭呵!【(众云)呵!呵!】民安国泰绝征讨呵!【(众云)呵!呵!】大家欢乐闹元宵呵!【(众云)呵!呵!】自家东平府就在城社头。时逢稔岁,节遇上元,在城内鼓楼下作一个元宵社会。数日前出了花招告示。俺这社会,端的有驰名的散乐,善舞的歌工,做几段笑乐院本,搬演些节义戏文。更有那鱼跃于渊的筋斗,惊眼惊心的首裁。更有一班儿打擂教首,跌打班头,内有一人吕彦彪,乃是河东郟州人,天生下个偌大汉,打天下有名教首。今日正月十四日,头场社会,先看打擂,后演古今。你看城里城外、四村上下老小男女,都来看社,好事快乐也。擂动锣鼓,教首着早晚敢待来也。
在这里,春社组织社火,大家欢乐闹元宵,时丰稔岁乐陶陶,男女老少都来参与,好事快乐。岂不正是万姓快活。山西有句民谣:“庄户人,要得乐,唱大戏,耍红火”,也正是万姓快活四字的生动诠释。
宋代的人们就已经将万姓快活的社火比拟为了人间的热闹的烟火气与凡尘之盛况,宋末元初赵必(王象)(1245年—1294年)诗中社火云:
念奴娇(其一)贺陈新渌再娶
宋 赵必(王象)
烧灯过也,倩东风、又剪芙蕖千朵。
翠阵珠围依然是,旧日笙歌社火。
一曲乘鸾,万钱骑鹤,仙子来蓬岛。
金尊满酌,不妨斜戴花帽。
人生能几欢娱,趁良辰美景,绿娇红小。
洞里桃花应笑道,前度刘郎未老。
眼雨眉云,情香粉态,恨不相逢早。
明年今夕,犀钱玉果分我。
在诗歌中,描述的是再娶的美好心境,所谓旧日笙歌社火,是回忆初婚时的盛况,要么娶亲活动中动用了社火表演,要么以社火比喻人间繁华之烟火。
之前我们也说过,在少林寺塔林,我看到一座塔琳下的基座面,有一句话,提到了社火,“永化无道,凤舞夔跳,勋业弥天,不值一笑,咄,弹指十万八千里,岂知人间社火闹。”这里的社火,以其人间的、快活的、热闹繁荣的世俗属性的极致象征,与超脱生死轮回的得道,进行了强烈的对比。可见,社火就是人间最热闹,最世俗的欢乐之极。就是万姓快活。
![]()
![]()
少林寺塔林对人间至乐的社火的揶揄与超越,也正是宋墓诗歌、宋墓杂剧社火人物侧面的诗句所要发挥的文化意义。肉身不可持,名利不足恋,凡世的社火歌舞食色性也,不过是幻影。人生只有修身皈依,才有可能脱离生死轮回之苦,而达成永恒的生命大极乐。
无论是道家的持身修炼,还是佛家的往生极乐,都在对肉身的欲望与人间的欢乐进行着一种彼岸的超越。在宋明小说中,类似真人高僧点拨俗人的法门,无非就是让对方在自己的生活中去误到人间的一切所谓的欲望都不可靠,都是虚幻。牢靠的永恒,就是修炼。
从这个角度,《红楼梦》中的那一场人间最为繁盛的欲望之梦最终都破碎了,贾宝玉也最终跟着一僧一道悟了道。所以,《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就是这种悟性的生动阐述。功名不可恃,财富不可恃,爱情不可恃,亲情不可恃,人生可恃者,就是修炼肉身,超越死生,达成至乐。这也是这些悟道语句频频出现在少林寺塔林,宋金墓葬中的缘故,因为那是一个死亡情景。他的题写,是促成亡者早生极乐的一种警句。在这样的情景下,死亡变得没有那么可怕与哀伤,只要悟道,只要超度,那么,其实比活着的那些凡夫俗子更加高级美好。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所以,墓葬中的社火图像,在如此语境中,不仅成为参透死生的参照,也为活着的后人提供着一种警示,人间欢乐不足恃,需长期坚持修炼,才能金刚不坏,往生极乐。宗教的极乐的这个极,就是对凡世快活的一种降维碾压。假设你能够获得极乐,那么社火那样的肉身快乐,也就微不足道,如梦如幻如泡影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