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人自危的高压氛围里,“匪谍”二字就像索命的符咒,沾边者非死即囚。而有这样一家人,男主人刚倒在刑场的血泊中,妻儿就成了全岛避之不及的对象,却偏偏有人敢顶着屠刀伸出援手。
![]()
1950年的台湾,白色恐怖笼罩四野,毛人凤主导的保密局特务遍布街头巷尾,一句“通共”的指控就能让一个家庭瞬间覆灭。这年1月,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叛变,他的笔记本上“吴次长”三个字,让潜伏在国民党内部最高级别的“密使一号”吴石暴露。3月1日晚,特务闯入吴石在台北的寓所,将这位“国防部参谋次长”逮捕,妻子王碧奎也一同被押走。
![]()
![]()
狱中四十天,吴石受尽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酷刑。特务先用削尖的竹条抽打他的脚板,直到血肉模糊,接着是老虎凳,垫到第七块砖时,大腿韧带彻底撕裂,他当场昏死过去。醒来后又是灌辣椒水,掺了辣椒粉的冷水从鼻腔灌入,肺部像被烈火炙烤,左眼毛细血管全部爆裂。最残忍的是电刑,特务把电极夹在他的眼皮和耳垂上,用改装的手摇电话机发电,电流让他身体剧烈抽搐,左眼最终因视神经灼伤失明。可即便如此,保密局的审讯记录上也只写着“缄默”二字,他没吐露任何一个字。6月10日下午4点30分,台北马场町刑场,两声点射过后,吴石倒在血泊中,临终前留下绝笔诗:“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他牺牲后,家被抄没,房子被没收,16虚岁的女儿吴学成和7岁的儿子吴健成被房东连夜赶走,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
![]()
姐弟俩只能靠捡菜市场的烂菜叶、翻垃圾桶找吃的度日,晚上躲在公园长椅或商铺楼梯间过夜。全台北都知道他们是“匪谍吴石”的孩子,亲戚绕路走,邻居见了立刻关门,有人甚至泼冷水驱赶。吴学成想去上学,学校一看到她的身份就直接拒绝,“匪谍子女”的标签让她连求学的资格都没有。在那个年代,和他们扯上关系就可能被冠上“通谍”罪名,没人敢冒这个险。
![]()
![]()
就在姐弟俩快要饿死街头时,第一个敢站出来的人出现了——陈诚。作为蒋介石的心腹爱将、台湾省主席,陈诚的举动让所有人意外。他和吴石同为保定军校校友,吴石是第三期,陈诚是第八期,虽不同期,但在军界派系错综复杂的环境里,这份校友情谊格外受重视。吴石牺牲后,陈诚在军法处的案卷上三次批示,第一次“家属无涉,暂缓羁押”,把王碧奎从“同谋”指控中剥离,随后又两次强调“家属未参与情报工作”,硬是把她的刑期从九年减到七个月。1950年9月,王碧奎出狱,陈诚的副官悄悄接应,还带来了新的户籍证明,上面写着吴健成的化名“陈明德”——这是陈诚特意取的,以“远房侄子”的身份为孩子遮护。陈诚每月派副官偷偷送来钱粮,还安排吴健成进教会学校读书,学费生活费全由他承担,甚至一次交足三年。后来王碧奎再次被捕,已是备受猜忌的陈诚仍暗中斡旋,让她三个月就得以释放。多年后台湾“国防部”解密档案,才揭开“陈明德”的真实身份,那份《吴石案签呈底稿》里,夹着陈诚手书的“明德”二字,日记中他写道:“吴石忠,其家属苦,吾虽为职,不敢负旧恩”。
而另一个伸出援手的,是吴石的同族侄孙吴荫先。他是个经营米店的小商人,没权没势,却有着最纯粹的勇气。在姐弟俩流落街头时,吴荫先拦住了满脸污垢的他们,只说“跟我回家”。他的家本就拥挤,却硬是腾出床铺,让妻子给孩子们改旧衣服、煮红薯粥。特务查户口时,他把姐弟俩藏在柜子里,谎称是远房亲戚的孩子,看着特务翻箱倒柜,他的手都在发抖,却始终没松口。1950年6月14日,吴学成写下不足三百字的“殓父书”,以“父女恩义深情”为由向军法局申请领回父亲遗体,吴荫先陪着她一同前往,以远亲身份帮忙认领,之后把吴石的骨灰藏在台北福州山墓地的庙里,一藏就是三十年。
有了陈诚的暗中庇护和吴荫先的直接照料,吴石的家人才算熬过了最黑暗的岁月。王碧奎出狱后接回孩子,陈诚又托人给吴学成找了安全的纺织厂做工,让她有了稳定收入。吴健成在学校被骂“匪谍仔”,陈诚的副官立刻去学校打招呼,还协调区公所暂缓迁移他们的住处。后来两岸开放探亲,散居各地的吴石子女得以重逢。1991年,吴学成带着父亲的骨灰回到大陆,1994年,吴石与王碧奎的骨灰在北京福田公墓合葬,与挚友何遂的墓地相邻,这段跨越生死的救援往事,也随着2004年相关档案的解密逐渐为人所知。
![]()
陈诚作为国民党高官,顶着蒋介石的怒火和政敌的攻讦救人,用自己的政治生命赌一份校友情谊;吴荫先作为普通商人,赌上全家性命收留烈士遗孤,守护着故人的骨灰与血脉。在白色恐怖的黑暗里,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宣言,却用行动守住了道义。那些为信仰牺牲的英雄值得铭记,而这些在危难中敢挺身而出的人,这份藏在刀尖上的情义,难道不更该被时光珍藏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