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品行业,全国化乳企凭借强大的品牌力和综合优势,持续向区域乳企的大本营渗透, 而区域乳企则在守护本地市场和跨区域扩张等方面多重受阻。
日前,新乳业与睿农咨询创始人侯军伟,以《区域乳企如何守住“大本营”、开拓“大市场”?》为题,开展了一场直播对话,聚焦行业发展格局,共同探讨区域 乳企 如何在守住本地市场基本盘的同时 , 实现 稳步扩张 的可行性 路径 。
栗娟:2025年只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请您带大家回顾一下今年中国乳业的发展情况。
侯军伟:2025年,行业增长比较缓慢,预计全年和2024年基本持平,或者说略有增长(不超过2%)。从前三季度上市乳企的数据来看,超过60%的企业销售额下滑,超过50%的企业亏损,只有大约15%的企业销售额和利润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从主流的品类来看,表现也是各不相同:
液态奶全面下滑。无论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是通过价格战在竞争,导致整个行业的增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占比超过60%的常温奶基本全面下滑,低温鲜奶则增长约5%。
一些固态奶产品表现比较好,比如成人奶粉普遍性增长。从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伊利股份的固态奶(奶粉及奶制品)同比增长约13.74%,光明乳业的固态奶(其他乳制品)同比增长大约9.9%;区域型的代表性企业如三元股份,在固态奶上也有4.15%的增长。另外,奶酪整体增长不太明显,6个点左右。
特色乳品整体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速度,比如羊奶、牦牛奶、水牛奶等,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大部分都能够走出区域市场,获得一定程度的增长。
栗娟:在您看来,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区域乳企遭遇了哪些阻力?在发展当中又有哪些利好呢?
侯军伟:整个乳品行业已经进入了低增长时代,可能还会延续到未来的3-5年。对于区域乳企来说,最大的阻力就是低奶价。低奶价必然带来的是产品价格下滑,同时人们的消费积极性也有下降。而区域乳企的生产成本,高于大型乳企,在奶价下降的情况下,前者的产品价格不占优势。此外,大部分区域乳企的产品结构,和中大型乳企是类似的,同质化非常严重,差异化优势不够,在抢占市场时,竞争力也会变弱。
区域乳企的发展利好,首先来自政策层面。今年9月,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正式实施,规定生产灭菌乳,即常温纯牛奶,只能以生乳为唯一原料,禁止使用复原乳。过去,有些乳企在生产灭菌纯牛奶时,当原奶不够,可能会使用复原乳来进行生产的调整。而区域乳企大部分是本地牧场、本地生产、本地销售,本来使用的就是生鲜乳。该政策实施后,区域乳企的这一优势会逐渐显现出来。
![]()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另外一个利好,是为了让消费者每天饮奶、消费更多的乳品,行业协会以及一些相关机构都在推荐提升日常饮奶量,要达到300g-500g,也会促进乳品的销售。
第三,从市场销售层面来看,互联网技术和冷链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区域乳企可以把产品配送到更远的地方,同时还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
栗娟:乳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您认为区域乳企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侯军伟:2000年之后,常温乳品品类的快速发展,使区域乳企的销售范围扩大到了全国市场,行业逐渐形成“两大阵营”的格局——全国化乳企和区域乳企。但是,后者在常温乳品上没有巨大的竞争优势,企业本身的规模也没有完全扩展起来,因此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它们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新鲜,要围绕本土品牌的新鲜价值来做好企业的经营活动。只要坚守品质、坚守品牌价值、持续做好新鲜教育,区域乳企的竞争力依然会存在。
第二个核心竞争力,就是区域乳企的产区/产地概念。中国的每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产地价值。比如西部高原、东部平原,都有自己的优势;再比如长江、黄河,流经几千公里,覆盖的所有地方都具有不同产区和产地的概念。但是,目前大多数区域乳企并没有意识到产区/产地优势的价值,也没有深度挖掘,这是非常可惜的。
栗娟:近几年,有哪些区域乳企或者产品的表现可圈可点?它们是如何创造新增长的?
侯军伟:区域乳企中,有很多已经走向了全国市场,比如内蒙古的兰格格、天津的海河乳品、新疆的天润乳业等;也有完全聚焦于当地本土市场的,比如福建的长富乳品、广东的燕塘乳业、山东的佳宝乳业等,也都做得不错。
![]()
以兰格格为例,从年销售额只有几千万,到现在能达到10个亿以上的规模。它是怎样从一个区域乳企走向全国市场,并且获得持续增长的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围绕“草原酸奶”的品牌定位,持续进行酸奶品类的产品创新,成为“草原酸奶”的代名词,也成为行业当中聚焦低温酸奶的标杆类企业。兰格格始终围绕自身品牌的核心价值,来展开相关的工作,比如研发自有的草原菌种,构建强大的差异化价值,由此开发具有草原特色的产品,消费者也能更好的接受。
再比如海河乳品,一家以低温乳品为核心的区域乳企,过去主要聚焦天津市场。近几年来,得益于其常温花色奶的扩张,海河乳品实现了快速发展。那么,在常温乳品市场整体发展乏力的情况下,海河乳品的常温花色奶为什么能够走向全国市场,获得经销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呢?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产品口味的创新。
声量就是销量。海河乳品的常温花色奶,就是通过持续的创新,紧抓市场上流行的、具有风潮特点的口味,引发消费者的关注和讨论,从而形成巨大的声量。与此同时,海河乳品也会在专业媒介上发布很多相关信息,让更多的经销商关注到新品,使它的市场覆盖率提高,销量自然也会增长。
![]()
还有浙江的一鸣食品,同样是聚焦低温乳品,但它的渠道模式更有特点,主要通过“一鸣真鲜奶吧”销售各种现制乳品,用鲜奶/酸奶+烘焙的形式,围绕餐食消费场景,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在这种形式下,消费者和消费场景结合更加紧密,因此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很多“一鸣真鲜奶吧”的门店就开在地铁口,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两年来实现了销售额和利润“双增长”。
总而言之,区域乳企还是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差异化赛道,并且要坚持走到底,不受外界的各种影响和诱惑,才能创造新的增长。
栗娟:当前,乳制品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乳企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几乎所有的区域乳企都在尝试创新、升级、转型,有的取得了成功,也有的踩到了雷区。区域乳企在做创新的时候,要具体考虑哪些问题?
侯军伟:必须考虑三个原则:
第一,创新要符合企业的品牌核心价值。如果不匹配,产品就无法在企业自身的土壤里获得生长和发展。我们发现,有些所谓的创新其实就是跟风,市场上哪个产品卖得好,就迅速跟进,从产品概念、口味口感到包装形式全面模仿,不去考虑是否符合自身品牌的核心价值。这样的产品,基本上只能卖一小段时间,无法持续销售,也不能为企业和品牌带来更多的价值。举个例子,在韩国,香蕉的价格非常昂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韩国人为了让更多人消费牛奶,推出了香蕉口味,自此风靡韩国市场。十几年前,这个口味被引入中国市场,很多企业都开始去做这个产品,其中大部分就是为了跟风,并未考虑符不符合自身的品牌核心价值。到了今天,中国乳品市场上还做香蕉牛奶的品牌已经寥寥无几。
第二,创新要符合消费者的发展趋势。很多区域乳企的创新,其实只是想当然。前两年,有企业推出了一些预防近视、保护视力的乳品,它们认为,中国少年儿童近视率越来越高,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这些产品并不符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视力下降是医学范畴的事情,不是乳品能够解决的问题,所以这类产品现在基本也看不到了。
第三,创新要能够持续围绕自身优势展开。比如兰格格就是围绕自身的优势展开系列创新,来自内蒙古,立足大草原,来发展草原酸奶,研发草原菌种,从而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总之,区域乳企要结合品牌的价值、消费的趋势和自身的优势,来进行产品的创新,成功率会更高,也能够卖得更久。
栗娟:在当前的形势下,区域乳企应该怎么做,才能够更牢地守住大本营,同时实现更加稳健的对外扩张呢?
侯军伟:区域乳企要守住本土市场,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必须要做:
首先,要从品牌定位、品牌价值、品牌诉求、品牌支撑等战略层面的问题着手,梳理品牌的价值体系,明确以下问题的答案——在当地市场,我的品牌能够为消费者带去怎样的价值?为什么是我的品牌而不是其他竞争对手?
其次,要打造品牌的超级单品。超级单品,并不只是某一个产品,而是通过打造产品群来建立竞争优势,要有高、中、低端各种类型的产品,能够覆盖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比如蒙牛乳业旗下的特仑苏,作为一个高端白奶品牌,它既有基础型的产品,也有有机、沙漠有机、全球精选等不同定位的产品。在低温乳品领域,上海的光明乳业,它整个低温鲜奶系列当中,优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单品,包括了盒装、瓶装、杯装等不同包装形态的产品;既有送奶到户,也有针对商超、团购等不同渠道的产品,共同构成了优倍品牌系统性的竞争优势。
![]()
第三,一定要在区域市场建立全域渠道。只有做到线上、线下的全覆盖,才能在当地市场建立强大的竞争力。目前,大部分的区域乳企渠道十分单一,特别是在新型渠道的开拓上非常乏力,从而造成本土市场守不住的后果。作为区域乳企,产品要出现在当地消费者随时随地能够购买到的地方,不能说生意不好就不做了,毕竟整个消费品市场,70%的销量依然来自线下渠道。线上渠道也非常重要,比如社区团购、电商直播,都是区域乳企可以做的。
第四,要做好持续的品牌推广。区域乳企在做品牌推广时,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持续,今年的活动是这样的,明年是另外一个样子,后年又有了新的变化……所有的品牌推广活动,没有任何的积累,在消费者的心目当中自然就形不成强大的品牌认同。举个例子,在低温乳品赛道,近两年增长非常好的新希望乳业,每一年都要做鲜奶粉丝节,已经连续做了十多年。通过这样的形式,形成自己的品牌节日,建立起品牌在当地市场的信任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守住本土市场。
![]()
图片来源:新希望白帝乳业
对于大部分区域乳企来说,向外扩张有一定的困难,并不具备相应的资源和团队。如果一定要向外扩张,有以下路径可以参考:一是要有独特的产品,差异化特征才能吸引经销商的关注;二是必须要有独特的品牌价值,比如产区/产地等;三是要有独特的商业模式。
栗娟: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经销商该如何选择乳制品?如何做好即将到来的“双节”(指元旦、春节)市场销售?
侯军伟:经销商选品时,要像选择心爱之物一样。首先看产品有没有独特的价值,是否具有差异化优势,比如高原青藏高原的牦牛奶。其次要看是否符合消费趋势,比如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60岁及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了3亿的规模,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什么样的乳品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呢?功能型的奶粉就非常好。第三要看产品和经销商自身的优势是否匹配,作为经销商,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有擅长便利店系统的、有擅长流通的、有擅长KA的,还有擅长做线上营销的,一定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去匹配相关的产品,才能够在所在的市场把它做好。
那么,经销商如何做好“双节”的销售?
中国人比较讲究送礼,所以元旦、春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销售时间节点,从终端落地的角度来考虑,要做好三件事情:一是做好终端的媒体化建设,就是让产品在终端呈现出来,比如巨大的堆头,要让产品在终端拥有强大的表现力;二是要提前规划好产品,明确哪些是跑量的、哪些是低价的、哪些是利润高的产品,再把这些规划好的产品,按高、中、低的产品结构铺到终端去,这样在整个“双节”期间,都会有你的产品在终端销售;三是要做礼品装,不仅仅是常温产品,低温产品也都可以做,从而在“双节”期间扩大销售、提高销量。
栗娟:评论区有观众提问,目前商超的销量下滑,费用也比较高,小品牌要怎么破局呢?
侯军伟:很多区域乳企做商超渠道,但是销量小、费用高、还亏钱,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产品缺乏差异化,和商超内的其他所有竞争产品基本是一样的。
以往经销商做商超渠道的时候,是拿着现有的产品去谈——我现在有这个产品,你能不能卖?商超则回复不能卖,因为你这个产品和我现有的产品是一样的。此外,想要进驻商超,还必须缴纳费用。好不容易进去了,结果产品同质化,开始打“价格战”,经销商就亏钱了,这就是商超渠道难做的原因。
那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经销商朋友不要直接拿现有的产品去谈,要先研究这个商超在相应的品类都有什么样的产品?这些产品都是怎样的概念、具有怎样的特点?价格体系还有没有空隙?我能不能做出来和它们有一定差异性的产品?之后带着新产品再去和商超做提案,就一定可以进去。这些年,睿农咨询服务了很多乳企,大部分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做商超渠道的。
其实,进商超的背后,本质上是乳企能否做好产品创新。无论小品牌还是大品牌的产品,具有差异化的优势、创新的卖点,去进商超渠道或其他渠道的时候,获胜的把握也会更大一些。
来源:新乳业。专家观点仅用于行业交流,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往期荐读(点击即可阅读全文):
2025年11月26-28日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
2025华糖万商大会暨第十届中国糖酒食品行业精品展
助力企业抢抓双节旺季、抢跑2026
一站对接全渠道!
了解更多大会信息
请扫码添加新乳业官方小助手
扫描下方海报中二维码
即刻报名参会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