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时,除了广东、新疆和黑龙江3省区,已有28个省市区发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财政收支情况。好的趋势是,全国地方收入同比增长1.8%,支出增速为2.4%。不那么美好的消息是,四川有着5600亿元的收支缺口,吉林非税9月骤降18.7%,山西资源税下滑13.4%,多个资源大省的收入都不甚理想。
也就是说,在小幅增长之下,是转移支付和债务托底的被动局面需要得到扭转。
财政收入,西藏、吉林的双位数增速,山西、陕西的负增长
多数省市区在前三季度实现了1%-2%的财政收入同比增速,拥有双位数同比增速的只有收入总额最低的西藏和收入不足千亿元的吉林。
收入超过5000亿元的只有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北京5个省市,另有福建、安徽、湖北、河南、河北、四川6个省份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3000亿元。
![]()
连同也有部分资源要素的青海在内,山西、陕西、内蒙古等能源大省的收入集体下滑,其中陕西的四大税种全线下滑,资源税下滑13.4%、企业所得税下滑6.8%,其重点城市里榆林的收入降幅达17.5%。
北京可被视为财政收入质量的“优等生”,其税收占比为85.9%,税收增速5.5%。北京如此优秀,靠的是资本市场的活跃和科技服务业的利润增长,这是真正的“硬实力”。
但这样的省市区较少,更多省区的财政增长,是靠非税收入的“应急补位”。部分省份非税增长,要么是盘活国有资产,要么是行政事业性收费调整,这可撑不起财政收入的长期稳定。
比如增速可观的吉林,其收入增长就后续乏力,非税收入同比增长22.1%,是靠盘活存量资产、强化“三资”管理得来,9月份的非税收入就已经下滑18.7%。
看起来,未来地方财政的差距,将逐渐摆脱资源禀赋的比拼,产业链转型升级的速度与力度,决定了省市区的生态位,也决定了财政收入的高低。
四川的5600亿缺口与转移支付,部分地方财政依赖输血
28省份在前三季度都出现了收支倒挂,无一例外。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039亿元,支出177056亿元,存在63017亿元的缺口,得靠顶层设计的转移支付和地方债填补,其中,四川以5600亿的差额登顶。
顶层设计的“输血”力度确实不小。10月份从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3000亿补充综合财力化解债务和拖欠账款,2000亿支持经济大省项目建设。加上常规的转移支付,地方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但这并没有解决地方自主财力不足的根本问题。
转移支付的蛋糕再大,也架不住地方支出的刚性增长,地方债的额度再高,也有触顶的一天。
![]()
尽管收入增长乏力、收支缺口巨大,但民生支出保持了刚性增长。比如,湖南前三季度的民生支出占比超70%,卫生健康、社保就业、教育支出增速分别达11.7%、8.6%、4.7%;西藏、广西、上海的支出增速均在8%以上。
为了收支平衡,不少省市选择在其他领域节流,这也是天津、浙江等省市的支出负增长的重要原因。
突破口还是要回到产业升级上。只有培育出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才能带来持续稳定的税收增长,从根本上解决财政收入问题。对于能源省份而言,需要摆脱资源依赖,发展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替代产业。对于中西部省份来说,需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培育特色产业,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未来几年,地方财政的竞争,将不再是增速的比拼,而是财政质量和产业实力的较量。那些能摆脱非税依赖、培育出核心产业、优化支出结构的省份,将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那些固守旧模式、依赖资源和债务的省份,可能会陷入越来越深的困境。
![]()
最后,广东的前三季度财政情况已经发布,其仍是唯一一个收入超过10000亿元的省,且同比增速、税收比重都较为合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