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购房者,其实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每天看到的成都楼市信息太多了。
购房者喜欢看简单粗暴的标准答案,所以楼市消息都致力于告诉购房者,买房有标准答案。
购房决策本质上是个性化的,需基于个人预算、需求与风险偏好,你们觉得买房怎么可能有标准答案?
成都作为全国楼市流量与活跃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任何单一数据或个案都会引发过度解读。
去年11月成交量上升,一群人就说这是房价上涨的信号,最近部分核心区域有低价二手房成交,就又迅速衍生出房价腰斩的论调。
大家乐衷于用一个数据,一个事件,就去得出一个答案。实际上,每一个楼市数据,背后都可能有一套叙事的逻辑,单纯追逐数据,没有任何意义。
作为购房者,你们觉得房产媒体好像是在呈现事实传递信息,塑造价值观,实际上自媒体只不过是情绪化表达立场或者就是纯粹商业化的工具。
成都买房的真相就是,大家很少知道真相。
![]()
这两年,其实我一直更希望大家明白,学会把买房决策建立在赔率和概率上。
每个人情况不同,不能用同一套评判标准来评估一个好坏,你该买什么房,最清楚的人是你自己。
其实根据自己的情况,你综合概率和赔率,解决三个问题就行。
1、你的财务底线在哪里?(控制赔率,保证亏得起)
现在的楼市,高杠杆买房不适用了。
以前人口增长配合城市化,房价年年涨,预期在,上涨是个大概率事件,而且是个收益很高的大概率事件。
那个时候借首付,掏空6个钱包买房都划算。2016年、2017年这个阶段不夸张说成都很多购房者估计房子一年的增值能赶上自己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收入。
现在,你加杠杆且不说输的概率更大,就算赢了,还有多大增幅空间?
赌赢了喝稀饭,输了半辈子白干。
你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你能接受的最大预算和月供,一定要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你买房的核心目的是什么?(提升概率,保证用得上)
很多人喜欢别人买什么房,就跟着买什么房,大可不必!
你自己需求是什么,你就按需求买就行。
是为了上班近。你就盯着交通位置好,通达性强的,别被潜力新区带偏。
就是为了住得爽。就看户型、看物业、看小区环境、设计。
核心就是,这房子是给你自己住的,你最需要什么,就为什么付钱。
3、这个房子作为一件商品,它提供的使用价值是否配得上它的价格?
明确了预算范围、自己需求,筛选了很多满足的房子,怎么最终拍板?
就看两个最实在的指标:一个是区域或者小区的挂牌量和成交量,另外一个是租售比。
这些数据,打开贝壳、链家这些都能看到,很简单。
![]()
(购房者很难真正多角度地去了解成都楼市,建议去微信公众号“不鱼说房”看看,整理了很多专业的成都楼市分析和成都规划信息!)
看看这片有多少人在卖房(二手房挂牌量),又有多少成交,如果一个片区,二手房一大堆,一个月成交没几套,就要小心。这些区域出现流动性风险,价格就很难挺住。
算算租售比(同样总价的房子,一个月能租多少钱)如果一个房子卖得贵,但租金便宜,说明它价格有泡沫,价格是炒概念炒上去的,那些租金相对高的房子,说明它真的有人愿意住,有实实在在的居住价值在支撑。
三个问题其实就解决一个事情。
既要自己用得舒服,也得防止它将来烂在手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