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讲一下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核心矛盾,因为这里面出现了一个“不可能三角”的关系。
第一点,“房住不炒”,我相信这个政策导向应该是没有动摇的,只是逐渐变成了一个理想。当前的房地产市场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循环,我一再强调的就是,楼市永远在上涨或者下跌之间摇摆,没有所谓的“稳”。下跌如此惨痛,现在要“稳”就等同于要上涨。很多人在疑惑,这场危机似乎失控了,政策调控失效了——政策在逐步放开一些限制,却稳不住楼市下跌的趋势。
现在说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谁能够撑起楼市?我一再强调,中国的人口收入结构给出了一个残酷的答案: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群体达到了13亿多,这个群体不可能有承担挽救楼市的能力。我国一百几十万亿的居民存款,大多数不在这13亿人的手里,这是个现实。
现在问题就清晰了:大多数人买不起,必须靠那一群月收入过万的人,他们的钱入市才能够救楼市。那么,很多具备这种条件的人,会把炒房等同于房产投资。在“房住不炒”的政策框架下,投资性的购房是被严格限制的,限购、限贷、二手房的交易限制、房产税的预期等等,都会让这些有钱人对楼市的投资形成观望的状态。
那么问题在于,如果剥夺了房产的投资属性,切断了中高收入群体参与楼市的通道,楼市又该依靠谁来维持这种流动性、维持这种稳定性呢?
因为毕竟,健康的楼市离不开三类人:
一是刚需。
二是改善需求。
三是合理投资需求的共同支撑。
单一依赖刚需群体,显然是撑不起这个庞大的房地产市场的。
如果普通老百姓真的能想开的话,就应该理解:人人的确是平等的,但是财富早就有了阶层之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