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持续推动免过路费城市干线公路建设,植根于其高密度路网的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作为珠三角交通枢纽,2024 年东莞管养的干线公路及城市道路总里程达 957.327 公里,涵盖 3 条国道、6 条省道及 17 条市属道路,桥梁与隧道分别达 1064 座、13 座。
![]()
东莞市综合交通规划布局图
核心通道如国道 G107 东莞段全长 47.653 公里,日均车流量 13.89 万辆次,大岭山杨屋段更是高达 19.89 万辆次,兼具跨城干线与城市道路双重功能,承担着广深莞通勤与制造业货运的核心任务。这种高流量、强枢纽的路网特征,使免收费政策能释放显著经济价值。
中山市的实践为东莞提供了明确参照,印证了免费干线对经济的强劲拉动。
中山以 “免费通行 + 无红绿灯” 理念打造 “三环十二快” 路网,坦洲快线将镇街通勤从 1.5 小时压缩至 30 分钟,东环高速带动物流成本降低 20%,沿线工业用地价值提升 30%。
基建投入的乘数效应显著:2024 年中山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 1.2 万亿元,古镇镇依托干线吸引 100 余家深圳企业落户,灯饰产业年产值超千亿元,GDP 跃居全省第八位。这种 “交通升级 — 成本下降 — 产业集聚” 的路径,为东莞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东莞推动免费干线建设的核心逻辑,在于以短期收费损失换取长期发展动能。
早在 2011 年,东莞便取消 17 个市属收费站,虽年减少公路收入 3.03 亿元,却使跨城车流增长 30% 以上,通行速度提升 20%。
服务华为供应链的凯通物流,仅黎光收费站免费一项每年便节省成本 140 多万元,远超普通企业的成本降幅。2017 年取消年票制后,东莞实现全域路桥无单独收费,进一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对比中山数据可见,东莞路网覆盖 28 个镇街的系统性优势,使其免费政策能更广泛地惠及制造业集群 —— 全市年货运量中 70% 依赖干线公路,免费通行直接推动企业运输成本平均降低 15%-25%,成为稳制造业根基的关键举措。
更深远的价值在于区域协同与民生改善。
东莞通过免费干线实现与深圳 8 个跨界收费站联动,成为深莞惠年票互通核心枢纽,这与中山依托干线承接深圳产业外溢的逻辑一脉相承。
对市民而言,长安至深圳宝安的跨城通勤族每月可节省近 1/3 交通开支,路网效率提升更让 “莞深半小时生活圈” 成为现实,这种民生效益与经济拉动的双重价值,正是东莞持续推进该战略的核心动力。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留言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