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
本文字数:1973|预计3分钟读完
智能时代,人才创业。
来源丨投资界
作者丨刘博
今年,两家大厂出来的创业者风头正盛:
“一个是大疆,另一个则是地平线。”朋友感慨,当下具身智能,冒出了不少地平线前员工的身影。
最新一幕,无界动力完成首轮3亿元天使融资。身后创始人兼CEO张玉峰,曾任地平线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总裁。
悄然间,地平线系创始人火了。
“只要地平线的技术员工传出创业风声,很快就能收到投资机构的TS。”一位VC朋友打趣。
1
排队融资
风一吹过,来自地平线的种子飘向四面八方。
十年前,还在百度工作的余轶南,上司是他在读博期间结识的余凯。余凯一句“一起去做个AI芯片吧?”,就把他带到了创业公司地平线。
在地平线的9年时间里,余轶南从技术人员变成智能驾驶总裁。
“这一路我点的‘技能树’又多又杂,财务、法务、供应链、谈判、喝酒,全链条。”他曾感慨。
2024年末,余轶南对同事宋巍说了一句类似的话:“走吧,我们一起去做机器人。”
![]()
两人拉上时任理想汽车智能驾驶产品总监的赵哲伦,正式成立维他动力,成立至今已完成多轮融资。
追随余凯来到地平线的百度老同事不少,其中就包括单羿和都大龙,两人都是地平线前十号员工。
2016年,单羿和清华电子工程系教授汪玉、校友姚颂等人创办深鉴科技,并在2018年被美国半导体巨头赛灵思以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随后,赛灵思又被AMD收购,单羿也开始担任AMD集团副总裁,他并不满足于此,希望能亲身参与到通用人工智能中去,鉴智机器人由此诞生。
鉴智机器人与地平线之间渊源颇深。
与“地平线机器人”如出一辙,鉴智机器人这个名字也寄托了智能驾驶到机器人的愿景。
就在单羿第一次创业被收购的同一年,王丛离开了自己创立的一家AI公司,加入了地平线。
![]()
2020年,他接手了AIoT团队,这一年也被视为地瓜机器人创立元年。
秉承着余凯在地平线一直强调的:“在没有人竞争的地方竞争”,王丛和团队将目光瞄向机器人赛道,2022年部门也更名为“机器人事业部”,并在2024年正式独立为地瓜机器人。
今年5月,地瓜机器人宣布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
2
带出新人
提到地平线,就避不开背后的灵魂人物——余凯。
出生于1976年,余凯是地道的江西南昌人。他本硕毕业于南京大学,先后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美国NEC研究院工作。2012年,他回国加盟百度,组建了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
2015年,39岁的余凯离开百度,在北京创立地平线,研究方向聚焦于车规级芯片。
至今,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量产出货量突破1000万套,覆盖超过400款车型。地平线在去年登陆港交所,最新市值近1200亿港元。
![]()
无论是地平线内部员工,还是接触过的投资人,对余凯都有一个亲切的称呼“凯哥”。
在跟他相熟的人看来,“凯哥用人、识人、团结人的能力非常强,是一个‘江湖气’很重的人。”
一直以来,BV百度风投投资副总裁崔轲迪密切关注着地平线系创业者,“凯哥当之无愧是过去10年这一批创业者里的翘楚之一。”
在他接触中,这些从地平线走出来的创业者,会从余凯身上学到很多东西,然后用在自己创业公司中。
地瓜机器人内部人士对投资界透露,“凯哥给地瓜团队很大的自由度,同时也会给到地瓜很多的行业资源以及战略指导。”
由于地平线天然的影响力,这些地平线系创业公司从一开始就会得到投资人重点关注。
![]()
过去几年,和暄资本总裁张梦涵既投出地平线,又出手多位出身地平线的创业者。
他印象中,余凯在地平线内部一直强调,任何部门、业务的负责人,都要具备能够独立完成商业闭环、搞定客户的能力。
“地平线出来的人才创业,都有非常强的‘单兵作战’能力。”和暄资本创始人项与秋表示。
3
工程师热
放眼望去,中国科技江湖从来都不缺少门派。
“百度系”是大厂创业者最典型代表,这里曾走出中国自动驾驶的半壁江山。
例如余凯,在创业之前就已在百度任职多年;文远知行,身后的掌舵者韩旭,曾担任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首席科学家;
还有同一天在港股上市的小马智行,两位创始人彭军和楼天城,二人都曾在谷歌任职,后在百度相识,最终联手自动驾驶创业。
“华为系”已经不用赘述。
![]()
智元机器人的稚晖君,2020年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如今出任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及CTO;
智元背后还有一位华为前副总裁邓泰华,他同时担任智元机器人的董事长和CEO;
缔造今年国内具身智能天使轮最大融资额纪录的它石智航,创始团队包括前华为车BU自动驾驶CTO陈亦伦、原华为“天才少年”丁文超。
这背后,实际有着一个共同的逻辑——中国正从“人口红利”转向“工程师红利”。
“基于中国在人才规模、高效完备的供应链、大规模可验证场景等方面的优势,我们相信中国市场可以跑出领先全球的企业。”
高瓴创投团队表示,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工程师红利,同时越来越多顶尖AI科学家、机器人专家选择创业。
“中国现在发展最好的企业像华为、比亚迪、宁德、大疆等,都享受到了巨大工程师红利,这是我们的机会。”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认为,国家最强大的根源在于创新驱动,而中国至少还有20-30年的工程师红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