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11月1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在教育部、北京市的指导下,海淀区的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以下简称国转中心)已经在今年6月份正式获批。
“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三个特点。”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说,一是技术迭代快,在软件定义范式下,微调代码参数即可快速优化产品并且灵活部署,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加速了产品迭代;二是转化链条短,轻硬件依赖、对空间要求低,无需传统制造业那般经历小试中试环节;三是青年人才勇挑大梁,人才集聚效应显著,与集成创新深度融合,共筑核心竞争力。
海淀区推进国转中心建设,构建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机制。在政策上,目前海淀区正在构建国转中心弹性算力实验室并针对实体化运营、高校合作、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出台专项措施;在空间上,海淀区为国转中心提供北纬社区优质空间,用于办公和企业孵化,同时谋划建立国转中心南部基地;在资金上,海淀区与中发展集团协同,设立“拨投联动”专项基金和成果转化投资基金,为早期项目提供概念验证支持和风险投资。
国转中心将高校作为核心创新源头,目前已完成多所高校全面对接,挖掘筛选优质项目2100个。后续将通过“赛会营”等多种模式持续扩容,以赛事激发活力、以会议促进对接、以训练营培育项目,重点挖掘高校师生共创潜力项目,强化创新供给。
编辑 张磊
校对 柳宝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