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以时代为砚——《流金》如何书写中关村的“金石之声”

0
分享至

当中关村的创新之光穿越四十余载风雨,一部以它为题的电视剧便注定要承载超越荧屏的使命。11月16日,由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主办,北京市广电局、海淀区委区政府承办的聚焦中关村发展历程的电视剧《流金》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的“把脉问诊”,更是一次对改革开放精神与科技创新基因的深度叩问。北京市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主持会议。


(一)

中关村,这个地理坐标早已超越了其物理空间的意义,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最鲜活的注脚

从“电子一条街”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中关村科技园到中关村科学城,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民营科技实体、第一家不核定经营范围的企业、第一家互联网企业……每一个“第一”都镌刻着中国突破思想禁锢、拥抱技术革命的勇气与智慧

如何让一段厚重的历史可感、可触?可以说,中关村的传奇,不仅由诸多旗帜性人物书写,更由无数程序员、创业者、科学家等共同缔造。

对此,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冯胜勇提出的“小人物反映大时代”或为关键。“要找准选题,展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讲好故事,用小人物反映大时代,以小视角折射大主题;要拍出精品,秉持精品创作理念,打磨经得起时代检验的优质作品。”


中关村从来不是普通的地理名词,它是中国科技创新的“试验田”,是改革浪潮中敢为人先的精神地标,见证了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华丽身影。

《流金》恰是抓住了改革开放最具象征性的文化符号,正如中宣部文艺局局长陈名杰所言,中关村这一题材本身就需要高质量作品来匹配,要打造“史诗气质”、吹响时代号角、塑造典型人物。


海淀区委书记张革认为,中关村既是“举国文教科技体制的探索者”,更是“大国崛起到民族复兴的见证者”。


从创作的角度来看,这些要求看似宏观,实则指向同一个核心,那就是如何让中关村的故事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实的温度与未来的展望

(二)

完美世界影视负责人、《流金》总出品人曾映雪的娓娓道来中了解到,电视剧《流金》选择以中关村四十余载发展历程和三代中关村人的命运交织为叙事背景,用细腻笔触刻画三代人的命运交织与中关村的精神图谱,为冰冷的技术史诗注入温热的生命体验。


显然,这种代际叙事的设置极具匠心。每一代中关村人都有其独特的精神印记,通过三代人的命运交响,剧集能够自然呈现中关村精神的传承与演变,那种“敢为天下先的核心基因从未改变,但表达方式随着时代不断丰富。这种叙事策略既符合电视剧讲好故事的规律,又能实现从个体命运到时代精神的升华。

对此,《流金》总编剧、总制片人梁振华表示,将深入一线进行采风,扎实推进剧本创作工作。


任何文艺精品,没有捷径可言,唯有俯身倾听历史的尘嚣与现实的脉搏,方能避免概念化的英雄塑造,成就血肉饱满的“典型人物”。

而《流金》的创作,正是以宏大历史视野捕捉这一进程中的制度突破、技术裂变与人性光辉,让“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穿透时空,与当代观众共鸣。

对此,《流金》导演惠楷栋表示,要在履行社会责任和服务大局方面,展现影视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从“深入一线采风”到“履行社会责任”,再至“务实严谨态度”,共同构成了创作团队的方法论。这种创作姿态至关重要,在当下影视创作中,悬浮与臆想往往导致作品与现实脱节,而中关村的故事恰恰需要扎根于真实的土壤。那些在车库里创业的年轻人,那些在实验室熬过无数个日夜的科研人员,那些在政策夹缝中寻找突破的改革者,他们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才是构成“流金岁月”的真实颗粒。

(三)

从早期科研人员“下海”创业的筚路蓝缕,到今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的全球竞逐,中关村用四十年时间完成了从“模仿追随”到“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主任袁新文,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主任赵彤,《中国电视》杂志原执行主编李跃森,《文艺报》编审、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会长高小立,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原专职委员赵慕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宋洁尘,海淀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赵习杰,北京三多堂传媒联合创始人、纪录片《中关村》总导演刘军卫等专家学者,从不同维度展开深入研讨,聚焦中关村的发展脉络、文化内涵与典型人物等核心议题,从历史纵深、现实观照、艺术表达等层面提出建设性的见解,为作品的后续打磨提供了精准方向。

从传播视角看,通过艺术创作让当代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理解创新为何如此重要,改革精神何以珍贵,是《流金》肩负的文化使命之一。

创作研讨中,我们看到精品电视剧诞生的良性生态,从顶层设计到文化自觉,从工匠精神到专业引导,多方合力共同守护创作初心。这种创作环境让人对《流金》的未来充满期待,有望成为又一部以小见大、以情动人的时代力作。


中关村的故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是民族复兴征程中的生动注脚。研讨会不仅为《流金》的创作厘清了方向,注入了思想深度与文化能量,更标志着对一段激荡岁月的深情回望与艺术致敬即将开启。当科技创新的星河与文艺创作的炬火在此交汇,《流金》不仅能重现一段“流金岁月”,更能为行进中的中国注入一股“金石之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广电视界 incentive-icons
广电视界
独特视角解读广播影视点点滴滴
4658文章数 804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