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到老之后去农村,住上一栋三层小楼,当然前提是能买得到。
第一层拿来做大厅,中间是卧室,上面一层拿来做收藏室和影音房!再养条小狗和鸡鸭之类的,这日子想想就美好。
现代城市人追求这种都很难,但在近2000年前的东汉初期,就已经有人能住上七层楼房了。
![]()
这就是东汉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1993年出土于河南焦作市山阳区李河墓群。
通高1.92米,面阔1.68米,进深78厘米,按照汉制现实中这栋楼应该超过20米高!
现在正在中国美术馆参加“墨韵文脉:河南汉唐艺术珍品展”,很多人都是冲着它去的。
有人说这只是“明器”,陪葬用的,那个年代真有这样的房子吗?
那是必须滴!汉代流行厚葬,讲究“事死如视生”,等比例将现实中的器物做成明器,这些都是有原型的。
![]()
《史记·孝武本纪》里就提到过“神明台、井干楼,度五十余丈”,算下来足有50多层楼高,可以想象有多宏伟。
汉代农业经济达到一个新高度,在没有天灾战乱时,粮食多得没地方放。
《汉书·食货志》里写道:“都鄙廪庾尽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意思是粮仓都堆满了,粮食多到腐烂。
为了存粮,豪强地主们就开始建高大的仓楼,既当仓库又能当住宅。这一件应该就是当时的仓楼之一。
![]()
可爱的小狗
最前面是院落,卧着一只陶制的小狗看家护院,院内还有一个扛粮人俑正迈腿向院里走去,生活气息很浓厚。
总共有31个构件可拆卸,主楼有七层,底下两层是仓房,一层大门,二层有进粮口。墙上还开了小孔用来通风防潮,设计很科学。
在往上就是住宅区了,每层都有门窗,还带阳台(平座栏杆)。最顶上还有望楼,可以用于登高望远,警戒防御。
每层都有彩绘装饰配上几何纹样,历经两千多年虽然有些脱落,但依然能窥见当年刚做好的瑰丽模样。
![]()
附楼是四层的仓楼,专门放粮食。和主楼之间用一条阁道连起来,这就是汉代文献中常提到的“复道”,就像今天的过街天桥,很是方便。
这种设计早在秦代就有了,《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咸阳周围200里内修建了270个宫观,内部配备帷帐、钟鼓和美人,并用复道和甬道连接!
当然这种说法有夸张成分,相当于2.5万平方公里内建了大量宫殿,还能连起来?这种现代都很难做到吧!
但“复道”这种设计确实是一脉相承,汉代权贵也争相效仿,这不是普通人能住得起的。
![]()
焦作五层彩绘陶仓楼
这样的仓楼远不止出土一个,还有四层、五层甚至猪圈一类的,并配上井、灶、家禽、家畜、奴仆俑等。
已出土近200座,比较完整的就有60余座,有兴趣的可以去焦作博物馆参观,还有河南博物院。
东汉时期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占据大量土地,实行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
庄园主们财力雄厚,自然有人给他们打理田地,还有各种手工作坊,俨然一个独立的小王国。
![]()
AI复原图(仅供参考)
汉代《理乱篇》描述这些人家“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也就是说他们远不止这样一栋房子,而是上百栋一片的连接起来。
田地里堆满粮食,奴仆成群!这样看的话,以我现在的经济状况,就算在那时候也住不起这种房子,顿时感觉更心塞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