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的南山,古时候叫 兽窟山,因为山巅有一座狮子窟而名。
狮子是草原动物,应该不会在山里居住,过去山林中最大的威胁,应该是野猪、老虎一类猛兽。
到了东晋时代,随着当地狩猎业的发达,兽窟山一带大型野生动物出现的频率大大减少,不少隐士也来到这里隐 居了。
山林生存,相比城市生活自然会遇到更多的困难,面对交通闭塞、物资有限的荒野,隐士动用自己掌握的生存技能,就地取材,在南山上演了一出精彩的“荒野求生”。
![]()
![]()
01
公元420年,刘裕建立了“宋”,取代了“东晋”,南朝徐徐拉开了帷幕。
衡阳王刘义季镇守京口,名士家族戴家的戴颙,和刘义季的长史张邵很玩得来,一来二去和刘义季也熟悉了。
戴颙不愿意当官,就在兽窟山隐居了下来。
令人惊叹的是,戴颙是个多面手,在南山里开始了自给自足其乐无穷的山林生活,展现了教科书式的荒野求生技能。
首先,他为自己建造一处住所,就地取材,利用大片大片的竹林,给自己搭建了一座竹屋。
然后他将竹子一根根连接起来,从远处引取泉水,来满足日常的取水需要
“荒野求生”中的食物,是戴颙就地采集的。一方面他自己也种植了一些粮食蔬菜,另一方面,他根据不同的时令,合理分析并规划采集山中野味,他在野外寻找蔓草,自己亲手酿制山清酒,在高高的树林中寻找柑橘,在野花椒的根上剥取陆英,在向阳的山崖上挖掘茜草,过着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生活。
每到秋季,戴颙就手里拎着采摘的柑橘,背上一斗自酿的酒,兴冲冲的爬山去听黄鹂鸣叫了!
“斗酒双柑”,也成了假日胜游的代名词。
![]()
02
戴颙的竹屋周围,有山泉环绕,每日睁开双眼便可欣赏苍翠山林,让疲惫的双眼得到自然的净化;每日伴着泉水叮咚的动听声音入睡,自然的白噪音帮助放松紧绷的身心;每日无聊时便倚靠在竹篱笆墙边,喝一口茶,望着山中闲适景致,松弛感十足。
每日在山林里抚琴谱曲,打卡每一季盛开的花海,感受自然的意趣,抒发自我的闲情逸致。
戴颙有一双灵巧的手,擅长制作古琴、木塑。他的女儿受到老爸的影响太深,后来也选择和音乐为伴,在山林隐居,她住到黄鹤山东侧的山中,舍宅为寺,日日手工打磨笄子(笄,古代的一种簪子),不嫁,也不上班。
于是她住的那座山,便叫作了“磨笄山”。
![]()
千万不能以为隐居就是“断网躺平”?其实还有很多古代的隐士早把深山老林玩成流量战场,给大家展现出深山中的世外桃源,不过,掌握一些必备生存技能,真的是需要的。
点击分享: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