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制药公司,听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是市场喜欢的小甜甜?
但是曾经的“中国AI制药第一股”英矽智能,已经是第四次交表了。
英矽智能第一次递表是在2023年6月,第二次递表时间为2024年3月,2025年5月8日,英矽智能三闯港交所。
证监会都麻了,让它说明白自己的股东情况和业务情况,还让它说明之前备案那么多次未能完成境外上市的原因,所以此次递表最终也以失效收尾。
2025年11月11日,英矽智能更新了招股书,再次想迈进港交所的大门。
为啥AI制药公司这么难上市呢?
AI制药企业的核心价值主张,是用人工智能加速药物研发。
以英矽智能为例,其AI平台Pharma.AI能将药物早期发现过程从传统的4.5年缩短至12-18个月,并将每个项目需要合成与测试的分子数量降至60-200个,远低于传统方法的数千个。
然而,看似革命性的技术,商业价值尚未得到验证。
例如,英矽智能进展最快的候选药物ISM001-055(Rentosertib)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目前仅处于II期临床阶段。
在药物研发领域,II期仍是相对早期的阶段——超过80%的药物在II期后未能进入III期,即使晋级III期的药物仍有近40%面临失败风险。
特别是全球范围内,至今尚无一款由AI驱动研发的药物获批上市,整个行业仍在“证明自己”的过程中。
所以英矽智能的收入主要来自三款候选药物的对外授权,但这种授权收入的可持续性存在疑问。
2022年至2024年期间,英矽智能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亏损幅度也逐步收窄。2022年至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014.7万美元、5118万美元和8583.4万美元;经调整后的净亏损分别为7080.4万美元、6736.1万美元和2266.5万美元。
例如与美纳里尼集团的授权协议,总额逾5.5亿美元,但首付款仅为2000万美元。与Exelixis的交易,公司在获得8000万美元预付款后,直到2024年12月才获得首笔1000万美元的临床里程碑付款。
根据研究,过去9年中,全球制药业有超过60%的里程碑未能达成(SRS Acquiom的研究),这意味着授权协议总额与实际到账金额可能差距巨大。
注:里程碑付款是一种生物医药企业间基于项目或交易中达到特定关键阶段(里程碑)而支付相应款项的财务安排。
另外小新还发现,英矽智能选择的港股18A章,这是港交所2018年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设立的专属上市通道。
2022至2024年,港股18A上市企业数量持续下降,分别为8家、7家和4家。公开市场数据显示,此期间18A公司上市破发率高达75%以上。
对了,就在交表前一天,英矽智能还说,我们知名药企礼来有了研发合作,潜在总额超过1亿美元,想让大家振奋一下。
小新发现,截至上半年,英矽智能账上的钱有2.12亿美元,主要得益于2025年完成的E轮融资。
但是,E轮融资发行的是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一旦英矽智能不能再18个月内上市,优先股持有人将有权要求公司赎回。
所以,这次IPO是背水一战,一旦失败,英矽智能将面临巨额赎回压力啊。
作者丨冰河
编辑丨墨墨
爆料请联系小新微信号:NEWBILLION202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