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施婕)冬季来临,为什么有些人频频感冒,而另一些人却安然无恙?近日,法国《费加罗报》官网发文指出,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生物学机制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1月18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党双锁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冬季是感冒高发期,甚至会出现流感大流行,但具体到每个个体,仍存在明显差异。
![]()
AI生成图
党双锁指出,这与多种因素有关。一方面,病毒在低温干燥环境中更活跃。呼吸道病毒种类繁多,除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外,还有多种鼻病毒。感染某一种病毒所获得的免疫力通常无法防御其他类型,且大多数病毒诱发的免疫保护并不持久。另一方面,冬季人们多在室内聚集,密闭空间通风不足,显著增加了病毒传播机会。
寒冷干燥的空气还会削弱上呼吸道清除病毒的能力。一项研究表明,鼻腔细胞通常会释放囊泡来攻击入侵病毒,但当环境温度降低,鼻腔温度仅下降约5℃时,细胞外囊泡的分泌量就会减少近一半,其抗病毒结合能力也随之下降,使人更易感染。
党双锁提醒,特定人群感染风险更高。比如,教师、公共交通通勤者等,感染风险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年轻父母及经常照顾幼儿的人群也面临较高风险,因托儿所环境密闭,幼儿尚未形成良好卫生习惯,更容易加速病原体传播。
正是环境、生理与免疫因素的叠加,使冬季成为呼吸道感染高发期。党双锁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护。
切断传播途径。勤洗手是阻断病毒传播的关键步骤,尤其在触摸公共物品、打喷嚏或接触口鼻眼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病毒浓度。在人群密集场所或寒冷户外,应坚持佩戴合规口罩,建立有效物理屏障。
加强自身免疫。个人健康管理是防护的根基,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量饮水,有助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同时,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及时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有效手段,能有效降低流感感染风险,显著减少重症的发生率,即使感染也多为轻症。此外,还能缩短病程,减少住院时间。
履行健康责任。出现感冒症状时,应主动居家休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避免病毒传播给他人。出现高热、乏力、酸痛等流感样症状时,应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防止延误病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