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进入贸易“休战期”,中美关系最近一段时间稳定了不少,但美国总统特朗普却还改不了爱吹牛的老毛病,其在一场会议上指责中国利用与美国的贸易利润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1月18日报道称,特朗普向与会者评论中美贸易关系时说,他们(中国)利用多年来我们给予他们的钱建立了他们的武装力量,中国总共从美国获得了7220亿美元,这些钱被用于发展中国的军事潜力。
按照特朗普的意思,过去几十年中美贸易关系中中国始终是得利者,并利用获得的利润养活了中国军队,像福建舰正式服役、四川舰完成首次试航,中国每一笔军费支出,花的都是美国的钱。
![]()
«——【·7220亿并非“美国给予”,而是中国贸易合法收益·】——»
特朗普提及的7220亿美元,实际应为特定时期内中美贸易的中方顺差额,其本质是中国企业通过出口商品与服务获得的合法收入,是美国市场主体自愿交易的结果。
以具体贸易行为为例:中国企业生产的服装因品质与价格优势,被美国商超采购并销售给当地消费者,中国企业据此获得美元收入,构成出口;同时,中国会从美国进口大豆、飞机等商品,形成进口。
当某一时期中国对美出口总额超出从美进口总额7220亿美元时,即形成贸易顺差。这一差额是中国企业满足美国市场需求后获得的经营收益,与美国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获利的性质一致,并非“美国给予的资金”。
![]()
从市场层面看,中国生产的日用百货、电子产品、家电等商品因性价比优势,深度融入美国民众生活,成为美国市场的重要供给来源,即便在贸易摩擦期间,美国仍对大量中国商品免除关税,反映出市场对中国商品的刚性需求。
![]()
从政策层面看,美国长期对中国实施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在芯片、航空航天核心技术等领域设置出口壁垒,直接限制了对美对华出口规模。市场需求与出口管制的双重作用,共同促成了贸易顺差的形成,将其归咎于“中国索取”缺乏事实依据。
«——【·中国国防经费来源明确,与美国所谓“馈赠”毫无关联·】——»
特朗普的另一关键谬误,是强行将中国国防建设资金与所谓“美国给予的7220亿美元”关联。事实上,中国国防经费来源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与制度规范,完全独立于中美贸易顺差,其核心来源为国家财政预算。
根据中国国防部公开信息,2025年国防支出预算为1.8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该预算来源于国家税收等财政收入,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是中国境内企业与公民依法缴纳的税收形成的国家财政资金。
在管理流程上,国防预算需纳入年度政府预算草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执行,全程公开透明。
中国主动参与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定期向国际社会通报国防预算的规模、结构与用途,接受国际监督。
![]()
而美国作为军费常年位居全球首位的国家,常将部分军事开支隐匿于其他预算科目中,例如将核武器研制费用纳入能源发展预算,其真实军费规模缺乏透明度,却对中国指手画脚,显然缺乏说服力。
![]()
中国国防预算的使用范围有明确界定,国防部发言人吴谦曾公开说明,新增国防支出主要用于四个领域:一是发展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兼顾传统作战力量建设;二是完善侦察预警、联合打击等体系建设,保障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收官;三是强化实战化军事训练,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四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改善官兵训练与生活保障条件。
这些经费或用于提升国防实力、捍卫国家主权,或用于官兵培养与保障,每一项支出均具备明确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国防支出始终保持克制,无论是占GDP比重、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还是人均国防支出,均远低于美国等军事大国。
2025年美国国防预算超过8000亿美元,规模为中国的数倍,若按特朗普的逻辑,美国更需向国际社会解释其军费的资金来源。
![]()
中国实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军队建设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不搞对外扩张。
与美国在全球设立数百个军事基地、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同,中国从未实施侵略行为,国防支出增长完全是应对复杂安全形势、实现建军百年目标的必要举措,具备充分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
特朗普将中国国防建设与所谓“美国资金”绑定,实质是无视中国财政制度与国防政策,刻意编造虚假因果关系,其目的在于抹黑中国国防建设的正当性。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