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A股震荡走低,上证指数收跌0.81%;创业板指跌1.16%,科创50涨0.29%。
AI等高算力/存力需求推动先进制程产能高速扩张,直接拉动了全球硅晶圆出货量与晶圆厂资本开支。
随着三季度业绩持续披露,基于当前产能供应的紧张程度,对于半导体明年扩产预期也在不断拉高。
尽管10月以来,半导体板块行情结构分化,支撑国产半导体板块长期发展的逻辑从未改变。
在AI驱动与国产替代的双重主线下,半导体产业链正迎来以“产能扩张”和“供应链安全”为特征的结构性机遇。
![]()
01
AI存力全面涨价
板块题材方面,科技股内部表现分化,AI应用、半导体板块走高,锂电池产业链则领跌大盘,近期同样强势的钢铁、化工、煤炭、有色金属行业也纷纷回调。
具体来看,AI应用题材持续走强,榕基软件2连板,福石控股、石基信息涨停,值得买等大涨。
昨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千问“项目,千问APP公测版上线。以“免费开放,人人可用”的姿态全力进军AI to C市场,围绕个人AI助手的市场争夺战已悄然升级。截至目前,千问APP在公测上线次日便迅速冲入苹果App Store免费应用总榜第四位,排名超越DeepSeek。
![]()
另外,虽然近期美股科技泡沫论甚嚣尘上,但周末伯克希尔建仓谷歌的消息同时发酵,谷歌有望成为英伟达当前市值新的挑战者,旗下Gemini3.0大模型将于本周发布。机构认为,AI应用商业模式正在快速从概念验证走向收入闭环,国产AI应用需求正在高速扩张。
作为AI产业链的上游领域,近月一直调整的半导体则迎来回暖,龙迅股份20cm涨停,晶晨股份、东芯股份涨超10%,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华虹公司也纷纷大幅反弹,带动半导体设备ETF易方达(159558)涨2.1%,科创板50ETF(588080)上涨0.36%。
![]()
消息面上,存储芯片超级逻辑再次加强。据路透社报道,三星电子本月提高了服务器DDR5内存芯片的价格,这些芯片因全球建设AI数据中心的热潮而供应短缺,提高后的芯片价格比9月上涨幅度在30-60%不等。
不光三星一家这么干,而且除了DRAM,NAND也在猛涨,简直是全面涨价。
此前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铠侠等主要NAND闪存制造商在下半年纷纷实施减产策略,推动NAND价格上调。其中,三星目前正与海外大型客户讨论明年的供货量,并在内部考虑将价格上调20%至30%以上。
据分析人士表示,内存行业在2023年和2024年部分时期的严重低迷导致投资不足,新产能建设虽已启动但需要时间投产,这意味着供应紧张可能持续更久。但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高价一直延续,那么消费者可能为内存短缺付出代价,从智能手机到汽车等各类产品的价格都面临上涨压力。
随着三季度半导体公司业绩披露,国产晶圆厂商产能利用率升至高位,表明行业需求旺盛,其中还承接了大量来自模拟、存储芯片的急单。
而这波存储芯片疯狂涨价,核心桎梏就在于供给侧的产能存在缺口。在中长期AI浪潮下,算力和高性能存储国产替代仍需时间去追赶,资本开支有望超预期高斜率增长,带动设备公司订单持续增长。
在AI驱动与国产替代的双重主线下,半导体产业链正迎来以“产能扩张”和“供应链安全”为特征的结构性机遇。
02
扩产预期加强
四季度以来,半导体板块整体表现平淡,但支撑半导体板块长期发展的逻辑并未改变。
在需求端,AI等高算力/存力需求推动先进制程产能高速扩张,直接拉动了全球硅晶圆出货量与晶圆厂资本开支。
以存储芯片为例,此次三星对DDR5涨价,明显是存储超级逻辑的再次加强。AI训练+推理带来的存储需求爆发,推动最先进的DRAM、HDD以及后面高性能SSD需求爆发。在这个过程中,以华邦电、南亚科为代表在利基市场拥有过半数DDR4产品结构的公司也迎来了“需求溢出”。
在AI需求持续拉动与存储价格上行的背景下,存储行业供需格局可能会延续。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存储需求,原厂存在加大资本开支的可能性从而带动半导体设备需求提升。
作为中国主要的NAND闪存芯片制造商,长江存储已在武汉新建第三座工厂,预计2027年投产,同时提升第二座工厂产能。研究公司Omdia估计,2025年长江存储的资本支出比全球同行更为积极,约占全球NAND闪存总投资的20%,预计还将继续加速增长。
上周A股晶圆代工厂龙头——中芯国际也披露了三季报。根据公告,中芯国际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1.62亿元,同比增长9.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17亿元,同比增长43.10%。
![]()
值得一提的是,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称,该公司的产线实际上非常满,三季度产能利用率都到95.8%了。四季度指引没有大的跃升的原因之一是手机市场现在存储器特别紧缺,价格也涨得非常厉害。
其次,当前存储器市场供需失衡5%就可能引发价格成倍波动,但即便有新厂商想尝试,NORFlash、NANDFlash及MCU等产品从流片到量产需至少16个月。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现有供应商的市场地位将保持稳定,难以被快速替代。
对于代工企业而言,存储周期是正面影响。除了中芯国际,华虹公司三季度产能利用率甚至达到了109.5%,在建工厂产能也在加速爬坡。
受益于产业链替代带来的机遇,公司客户在模拟、MCU、存储器、CIS、显示驱动等领域的终端份额提升,也给中芯国际带来了更多代工业务,这部分需求增长如果更加乐观,有望驱动公司加快产能扩展速度。
此外,长鑫科技已发布IPO辅导工作完成报告,2026年存储扩产可期。
下游晶圆厂的产能建设,为上游设备、零部件、材料领域均带来了高确定性的增长机遇。同时,上游国产核心设备、材料实现自主可控对于承接国内算力存力需求具备重要意义,因为产能的真正释放需要整条产线所有机台配套齐全。
国产替代逻辑作为半导体投资主线一直为市场簇拥,买半导体国产替代等同于买关键环节的龙头企业。今年半导体设备ETF易方达(159558)年内涨幅就达到了45.98%。
半导体设备ETF易方达(159558)高度契合国产替代主线,跟踪指数紧扣半导体两大“卡脖子”主线——半导体设备(60.9%)+半导体材料(22.5%),被市场视作产业链“卖铲子”的角色,成份股覆盖光刻机、蚀刻机、薄膜沉积设备及硅片、光刻胶等关键环节龙头企业,中微公司+北方华创权重近30%。
![]()
从业绩层面来看,国产AI算力需求的持续释放已经逐渐从芯片产业链公司业绩中得到边际呈现。以寒武纪为例,前三季度营收暴涨接近24倍,归母净利润重拾增长,研发投入7.2亿元约占营收15.51%。
![]()
国内半导体设备公司三季度的营收增长表现同样出色,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等公司环比增长明显,明年有望持续受益于先进逻辑和存储产线扩产。
![]()
03
尾声
经过一个多月的回调,高景气度加持,有基本面支撑的半导体板块处在展望明年AI需求—产能扩张的预期窗口。
10月以来科技成长板块,甚至半导体内部投资明显分化,所以A股半导体指数走势逊色于费城半导体和中国台湾半导体指数强势。
一方面,资金更多关注了边际信息更多的AI存力和电力题材,譬如存储芯片、燃气轮机、固态变压器,储能等,而国产算力行情短期仍在等待新的“点火器”。
另一方面,A股科技成长风格的回归与美股AI科技映射、流动性的边际变化也高度相关,美联储12月降息存在不确定性,给A股行情全面跟进带来阻力。
A股科技风格的回归只是时间问题。接下来,英伟达、阿里巴巴、百度这些科技巨头的财报所释放的信号,将是对"美股AI泡沫论”的正面回应,同样也会对后续A股科技股实现反弹做铺垫。
下游国产AI应用带来的催化也有望成为新的“点火器”。
除了千问APP,近期国产更新模型(MiniMax M2/GLM-4.6/Kimi K2-thinking)密集发布,甚至已经有玩家在为上市做准备了;而人工智能明年初有望作为首次作为单独的产业做五年规划方案,战略地位进一步拔高。
除了半导体设备ETF易方达(159558),还可以关注下科创板50ETF(588080),年内涨幅达到了37.56%,上周五逆势吸金2.39亿元,最新规模697.02亿元。
其跟踪的科创板50指数,是典型的硬科技宽基指数,半导体权重占比高达65.5%,成份股包括寒武纪、海光信息、中芯国际、澜起科技、中微公司等龙头公司;涨跌幅20%,弹性大;综合费率0.2%,为投资者低成本布局科创板龙头公司提供便捷工具。
![]()
(全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