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几年,无论你是生活在城市中心,还是生活在县城或乡镇,一定会发现街头突然冒出了许多明黄色或鲜红色招牌的零食店。
一罐330毫升可口可乐1.8元,一包乐事薯片2.8元,一瓶娃哈哈AD钙奶8毛8,难以想象的低价使其快速占领了大街小巷。
![]()
这背后,是量贩零食行业完成了一场从萌芽到成熟的急速跃迁。据艾媒咨询数据及预测,2021年底国内量贩零食门店总规模仅有2500家左右,2025年将达到4.5万家。
在发展过程中,行业竞争格局也经历了剧烈洗牌,从早期的“百花齐放”逐步定型为以鸣鸣很忙与万辰集团形成的“双寡头领衔+区域小品牌割据”的竞争态势,前两者门店总数超过3.5万家。
根据最新披露数据显示,鸣鸣很忙在门店数量和营收规模上暂居领先地位。截至2025年6月30日,门店总数达16783家,上半年实现收入281.24亿元。旗下拥有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两大品牌。
万辰集团则展现出后发增速与盈利能力,同期门店数为15365家,主要以“好想来”为主要品牌。万辰集团上半年营收225.83亿元,但11.4%的毛利率高于鸣鸣很忙的9.3%。这意味着,两大寡头在规模与利润之间,已经开始走出差异化的竞争路径。
这场看似同质化的竞争,已经开始逐渐演化成草根生长与资本整合,效率深耕与规模扩张的较量。
量贩零食店的“燎原”密码
量贩零食便利店能在短短几年内从乡村包围城市,如今在商场都能看到“好想来”、“老婆大人”的身影,背后是一套颠覆传统零售的“效率提升+极致性价比+下沉市场驱动”的商业体系。
![]()
首先从零食赛道规模来看,据瑞银在今年10月14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零食市场规模已达1.1万亿人民币。
另据艾媒咨询数据,中国消费者平均每个月约购买6.5次休闲食品,其中每月购买7-8次的消费者比例最高,占比27.3%,超七成消费者购买频率集中在每个月4-10次。
从市场规模和消费频次来看,零食赛道拥有市场容量大、消费频率高、品类多样化等特性,可以支撑线下零食专卖店的生存。在量贩零食行业还未兴起前、来伊份、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零食品牌的门店就在逐步成长。
量贩零食店兴起的核心吸引力,在于消费者花费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商品。这背后是量贩零食品牌跳过传统经销商,直接与厂商合作,减少中间加价环节,因此零售价格平均比大卖场、超市及便利店的同类产品低20%至30%。
万辰集团招股书就提到,95%的产品直接采购自品牌厂商。这种“工厂到门店”的直连模式,让消费者花两三元也能买到知名品牌饼干、薯片,自然快速俘获大量价格敏感群体。
![]()
消费者被品牌商品吸引进店后,除了会购买品牌商品,还会购买门店内其他白牌商品或自有品牌商品,最终形成“品牌引流+白牌盈利”的商业模式。2024年,鸣鸣很忙推出红标(性价比)、金标(高品质)自有系列,占总SKU的15%,但贡献了25%的毛利。
量贩零食品牌的迅速爆发,则是切中了下沉市场的精准需求。三四线城市及乡镇竞争相对缓和,且当地消费者对高性价比零食需求旺盛,他们既追求“大牌品质”,又对价格高度敏感。
量贩零食店“大牌低价”的核心卖点,搭配上百种散装零食与网红新品,完美匹配了下沉市场群体的需求。同时门店大多位于社区、学校周边或商业街,在消费场景上能够较大程度满足即时性需求。
此外,下沉市场租金、人工成本低,单店投资回本周期相对较短,这进一步吸引了大量加盟商,也让品牌迅速形成万店规模与品牌效应。
由此来看,量贩零食的兴起,本质上是围绕“性价比+供应链+精准选址”的效率革命。凭借直采模式降低成本,借助加盟实现快速扩张,并通过精准的商品组合,最终重塑零食流通的底层逻辑。
出身溯源:草根合并与资本整合的两种基因
在中国量贩零食行业爆发式增长的浪潮中,鸣鸣很忙与万辰集团虽共同站上了行业顶峰,但其背后的发展路径与商业基因却截然不同。
鸣鸣很忙是深耕草根、通过合并聚势的“本土价格屠夫”,万辰集团则是借助资本力量跨界整合的“并购高手”。这两种不同的出身,深刻影响了两家企业的战略打法与市场布局。
2017年,在房地产行业做了八年营销策划的晏周,自己凑了十几万元,在湖南长沙开出了首家“零食很忙”门店,主打全品类低价,并通过散装称重方式降低尝新门槛。
两年后,开炒货店起家的赵定,在江西宜春,以儿子之名创立“赵一鸣零食”,凭借炒货积累的供应链和加盟模式,迅速开出了数百家门店。
![]()
两位创始人均为85后,且均无高学历背景,赵定在高中辍学后就经营起了父母的炒货摊。但两位创始人均来自下沉市场,深谙乡镇与县城消费者“重性价比、爱散装零食”的需求痛点。
正因如此,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的品牌定位相似,均以大牌低价模式,瞄准下沉市场深耕。直到2023年,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正式合并,成为如今的鸣鸣很忙集团。
![]()
通过此次合并,鸣鸣很忙扩大了门店网络,巩固了在下沉市场的绝对优势。截至2024年底,鸣鸣很忙全国门店网络已覆盖1224个县,在中国所有县城中的覆盖率达到了约66%,所有门店中,58%位于县城及乡镇。
两者合并后,也能在供应链议价、加盟商等维度形成协同,避免区域内的无效竞争消耗。让鸣鸣很忙延续“低价+高周转”的核心打法,成为下沉市场拼杀出来的“价格屠夫”。
与鸣鸣很忙的草根路径不同,万辰集团是一个传统企业借助资本力量进行战略性跨界转型的典型案例。
这家2011年成立的企业,早期以食用菌(金针菇等)供应为核心主业,凭借稳定品质还成为沃尔玛供应商,2021年更以“食用菌第一股”身份登陆资本市场,在传统农业领域站稳脚跟。
2022年,万辰集团遭遇主业增长瓶颈后,敏锐捕捉到量贩零食赛道的增长机遇,果断开启战略转型,切入正高速发展的量贩零食赛道。
不同于鸣鸣很忙的自然生长,万辰集团选择以“资本换时间”,首先创立了自有量贩零食品牌“陆小馋”,试水市场、积累运营经验。随后展开密集收购,先后将“好想来”“来优品”“吖嘀吖嘀”“老婆大人”等区域知名品牌收入麾下。
一系列的资本运作,让万辰集团跳过了漫长的市场培育期,直接获取成熟的门店网络、区域客群与供应链资源,仅用三年就从“零食行业新人”跃升至头部玩家,零食业务收入从2022年的6656.9万元,迅速攀升至2024年的323.29亿元
这两条不同的路径,共同塑造了当今中国量贩零食市场双雄并立的格局。
效率为王与规模制胜的两种模式
当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的门店数量均突破1.5万家,量贩零食行业的竞争也从“跑马圈地”转向“内功比拼”。
鸣鸣很忙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供应链+数字化”驱动的极致效率闭环。招股书显示,鸣鸣很忙整合了超过2300家供应商资源,实现大部分商品厂商直供,其中50%企业为胡润食品百强企业。
在存货周转天数上,2024年,鸣鸣很忙的存货周转天数为11.6天,远优于行业30天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万辰集团同期17.93天的存货周转天数。
数字化能力则能进一步提升效率。目前,鸣鸣很忙构建了覆盖选品采购、仓储物流、加盟商管理的全流程系统,通过AI选品系统实时掌握动销数据,联动中央仓+区域仓的三级物流网络,可将滞销损耗率控制在0.3%以下,低于行业1.5%的平均水平。
相比之下,万辰集团则是资本整合与品类拓展的“利润优先”逻辑。并购扩张后并未简单消解原有品牌价值,而是保留来优品、老婆大人等区域品牌的本地认知度,同时以“好想来”作为主品牌,统筹供应链与标准化运营,实现一地一策与规模效应的平衡。
![]()
招股书显示,2022年到2024年,万辰集团量贩零食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4.40%、9.52%和10.86%。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1.4%,高于同期鸣鸣很忙9.3%的毛利率。万辰集团的毛利更高,主要在于白牌商品占比达到65%,高于鸣鸣很忙的40%。
此外,万辰集团在2024年底推出来优品省钱超市、好想来省钱超市等新型门店,引入烘焙、生鲜等品类,从单纯零食销售扩展至全品类折扣店,寻求更高利润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鸣鸣很忙也启动了3.0店型探索,推出了赵一鸣省钱超市,增加了百货日化、文具潮玩、烘焙、鸡蛋等多元化产品,同时增设鲜食和低温冻品专区。
![]()
这一升级行动与万辰集团几乎同时开始,也说明两者在门店数量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都想通过更多元化、更高利润的产品,提升自己的毛利率。
目前来看,两家量贩零食头部企业的日子,其实都不好过。万辰集团财报显示,营收同比增速开始呈现下滑趋势,从2024年第四季度的166.68%,已经降至2025年第三季度的44.15%。鸣鸣很忙的门店日均单量,也从2024年同比增速16.5%,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8%。
同时,两大巨头持续扩张,将会进一步加大门店密度,进而导致加盟商的回本周期变长,这不仅会让老加盟商持续退出,也会让新投资者不敢加盟。
这同样是资本市场对两者的担忧。两家品牌都高度依赖加盟模式,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鸣鸣很忙加盟门店占比达到99.9%,万辰集团的加盟店比例也高达99.4%。
今年上半年,万辰集团关闭了259家门店,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同期,鸣鸣很忙也关停了128家门店,闭店数量远超往年。未来,如果两家品牌无法让加盟商赚到钱,那么这种严重依赖加盟商的模式,将直接关系到公司的业绩基本盘。但量贩零食能持续运转起来,本身靠得就是微利,这也是该模式的天然瓶颈。
资本市场另一担忧是,随着下沉市场门店密度饱和,单店客流量与营收增长可能放缓,而供应商直采的议价空间已基本触顶,若无法通过自有品牌提升附加值,净利润可能陷入“规模越大、增速越缓”的困境。这也是双方从单一零食店迈向全品类折扣店的重要原因。
在更多的消费创新上,未来量贩零食店或许还能结合茶饮、轻食,打造零食+简餐+社交”的复合空间,从而提升客单价和消费频次。
国内另一家量贩零食品牌零嘴福已经开始试水“零食+茶饮”的模式,品牌透露数据显示,新增的现制饮品区贡献了21%的营业额,并带动关联零食销售增长14%。
此外,随着国内市场趋于饱和,以及下沉市场竞争白热化,出海已经成为品牌寻求增量的必然选择。万辰集团已明确将国际市场发展列为重点方向之一。
当初,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都是在传统赛道构建新的商业模式下,才能迅速崛起。如今,探索更多“零食+”的业态,或许是下一个阶段竞争的主旋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