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电商领取《1000份电商运营干货案例》
作者 | 文韬 来源 | 环球电商
最近,淘宝上一款“贝壳T恤”被骂上热搜。
说实话,以当下电商女装的“博流量精神”,我已经对各种“辣眼睛设计”见怪不怪,可这次的争议之大、战线之长,还是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个问题:
到底是设计在冒险?还是行业被逼到开始以擦边换生意?
![]()
“贝壳T恤”引爆擦边争议
事情的起因本来很简单,一家淘宝18年的老店,推出了一件原创短袖。远远看,就是一件普通印花T,但近一点……就很难当作普通T恤看待了。
![]()
图源:淘宝
两个贝壳图案精准地停在了女性胸部的位置,还是深色阴影效果。
许多网友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漏奶风”吗?你这不是设计,是玩擦边?
![]()
图源:淘宝
讨论瞬间炸开,评论区的画风直接从“你在挑战审美”进化到“你在挑战我耐心”。
然而,更让舆论升级的,是设计师的亲自下场解释。
她表示,灵感来自自己当妈妈时的哺乳经历,想挑战“平胸羞辱”,让大家正视女性身体,贝壳图案是想象与包容的象征。
![]()
图源:微博
这番解释听起来情绪满分、立意正能量,但评论区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声音、
“如果你真想表达自由,就不会把图案设计成一种让人误以为‘衣服湿了’的视觉错觉。”“尊重身体不是把女性身体符号化、商业化。”
![]()
图源:网友评论
说白了,争议的核心不是“身体能不能呈现”,而是这件衣服到底是在表达观点,还是在利用敏感视觉打流量?
擦边营销能不能做?当然能做。
但当它披上“女性议题”外衣,就多少有点违和了。
这件事之所以引爆,不在于一件衣服,而是戳中了当下女装行业一个更大的现实:审美不够时,博眼球就成了最便宜的路。
而女装电商,恰恰正在陷入这种焦虑。
![]()
女装电商,开始集体退潮
不要以为争议款只是个别现象,它背后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逻辑。
从2024年开始,女装电商就开始了一波“肉眼可见的冷静期”。
到2025年,这波冷静不但没有结束,反而越卷越凶,甚至变成了一种行业级的“集体撤退”。
一个又一个昔日爆款之王,纷纷官宣闭店。
任小艺Lite mode,300万粉丝,说关就关;李大米Lidami,15年老店,月销过万,也选择“体面下线”;张大奕、周扬青、大sim小sim等一批老牌红人女装相继陷入困境。
![]()
图源:淘宝
这不是偶然,这是趋势。
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店的退场理由高度一致:流量贵、客单低、利润薄、退货高、供应链压力爆表......
其中最致命的一条是:退货率飙升。
现在平台普遍的退货率能到60%,五一、国庆这种小长假,退货率甚至能冲到“300%
一些做高端女装的老板痛苦表示:“退货率95%,我们不是卖衣服,是做公益。”
![]()
图源:小红书
平台推出“七天无理由”后,消费者享受到了史上最宽松的购物体验 。
但对商家来说,这等同于每做十件衣服,有七件白做。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荒诞的现象,衣服卖得越好,商家越亏;销量越大,压力越大。
这是一个非常反直觉、非常残酷的现实。
在这种大环境下,品牌们自然开始找“低成本高注意力”的破局方式,而“尺度创新”成了某些店铺的策略之一。
宽肩带?太平淡。来点“变体剪裁”;普通露背?不够看。加点“模糊界限”;短上衣?不够炸。最好让人“以为你没穿”。
![]()
图源:小红书
但这种设计真的能救命吗?
只能说能救一时,救不了一季。
![]()
红人女装不香了,她们都去哪里了?
一个时代结束,并不代表玩家消失。
女装红人们正在重新布局。
大致有三条出路:
1.定价往上走:比不过性价比,那就做高端
张大奕在关了老品牌后,开了新店“the vever”,衣服动辄几千。
雪梨更激进,“Lilylikes Online”一上线就冲上TOP1。
![]()
图源:淘宝
本质是什么?
当低价被平台、工厂、直播间拉成血海,只能往高客单找活路。
2.主战场迁移:从淘宝走向抖音、视频号、小红书
许多品牌在抖音靠店播重新起盘。
毕竟短视频逻辑更适合“展示到刺激到下单”的即时消费链路。
淘宝是“等人来”;抖音是“把内容塞到你眼前”。
压力不一样,转化也不一样。
3.回归私域:不跟平台赛马了,跟用户走
微信小程序、会员群、定制群、穿搭社群……
不依赖平台抽成、不看平台心情,靠老粉维持利润。
这条路径虽然慢,但胜在稳定。
这三条路虽然不同,但它们都表明了,传统女装直播间那套“低价+冲销量”模型,已经跑不动了。
![]()
尺度不是设计
回到那件引爆争议的贝壳T恤。
它不是孤例,它只是整个行业“卷审美、卷价格卷不动之后,开始卷底线”的一个缩影。
通过观察发现一个趋势:越是不知道怎么表达风格的品牌,越会把“尺度”当成风格。
不懂版型,就加开口;不懂剪裁,就搞异形;不懂审美,就玩擦边;不懂设计逻辑,就把身体符号当卖点。
![]()
图源:全球吃瓜局
问题是,尺度从来不是设计。
审美也不是把“身体部位印在衣服上”就能提升的。
在注意力时代,你可以用争议换点击,但换不到信任;你可以用刺激换流量,但换不到复购。
消费者不是看不懂设计,而是早就看懂套路了。
现在的消费者很清醒,她们不迷信“红人同款”;不再为“博出位设计”买单;也不会因为你喊一句“穿衣自由”就接受擦边视觉。
![]()
图源:全球吃瓜局
真正能留下来的,是那些把基本功练扎实的品牌 。
它们版型做得稳;审美长期统一;上新节奏可控;不试图用噱头代替设计;不把“身体”当做营销点;理解女生真正的穿衣处境。
当行业从“海量流量时代”进入“精细生意时代”,靠运气赚的钱会消失,靠实力赚的钱才会留下。
未来的女装电商,不会再拼款式多不多、直播间热不热,而是拼审美,拼理解消费者,拼能不能走得足够长。
不要看那件贝壳T恤吵得大,把流量都赚走了。
等泡沫散了、噱头退了,能站着留下来的,才是真正的品牌。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添加备注:进群】
本文首发于环球电商(ID:hqds365)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