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6日,智利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落下帷幕,一张充满悬念的政治图景在南美大陆展开。
90%以上选票统计结果显示,温和左翼候选人珍妮特·哈拉以26.8%的得票率小幅领跑,极右翼候选人何塞·安东尼奥·卡斯特紧随其后,得票率近24%。
人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将在后续的第二轮投票中一决高下。
这场选举之所以备受瞩目,不仅因为是极右翼与温和左翼的巅峰对决,更在于它藏着多重关键变量。智利自2012年以来首次启用的强制投票制度
让1560万合格选民不得不参与其中,投票率大幅提升的同时也增添了结果的不确定性。
移民与犯罪两大议题贯穿竞选全程,牵动着无数选民的心。而同步进行的众议院全改选和参议院半数席位改选,更意味着智利政坛即将迎来全面洗牌。
无论是极右翼若当选可能创下的“皮诺切特后首例”纪录,还是温和左翼试图延续的执政根基,都让这场选举的每一个动向都备受全球关注。
一、终局双雄:激进极右翼与温和左翼的鲜明对垒
进入第二轮的两位候选人,背景和立场有着天壤之别,他们的对决堪称智利社会不同思潮的正面碰撞。
![]()
59岁的何塞·安东尼奥·卡斯特,是智利共和党推出的极右翼候选人,职业为律师,育有九个子女,此次已是他寻求第三届总统任期的尝试。
他身上有个值得注意的标签——拥有德国血统,这一背景在部分选民群体中有着特殊的认同基础。
卡斯特最受争议也最吸引右翼选民的,是他激进的移民政策。他明确提出,若成功当选,将把国内约33.7万名非法移民驱逐出境,而这些非法移民中多数来自委内瑞拉。
这一强硬主张,精准击中了不少选民对移民问题的焦虑。
更具历史意义的是,若卡斯特最终胜选,他将成为1990年独裁者奥古斯托·皮诺切特统治结束后,智利首位极右翼总统。
这一结果无疑会给智利政坛带来颠覆性影响,甚至可能改变该国长期以来的政治走向。
相比之下,51岁的珍妮特·哈拉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政治气质。她青年时期就加入了智利共产党,但在党内属于社会民主派,立场相对温和,此次以执政中左翼联盟候选人的身份参选。
哈拉并非政坛新人,她曾担任劳动和社会事务部长,在任期间积累了不少执政经验,也凭借一些务实举措赢得了部分民众的支持。
尽管出身左翼政党,但她的主张更偏向中间路线,试图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
在竞选期间,哈拉明确表示会强化非法移民管控,同时重拳打击愈发猖獗的犯罪活动。11月16日在圣地亚哥完成投票后,她强调“散播恐惧无法治理国家”
承诺若当选不仅要让民众生活更安全,还要切实保障大家的基本生活需求。
两位候选人的鲜明对比,让第二轮投票的选情更加胶着。卡斯特凭借激进立场在右翼阵营中根基稳固
哈拉则试图以温和务实的形象争取中间派和部分左翼选民的支持,双方的拉票大战已悄然打响。
二、选情关键:右翼票仓整合与强制投票的双重变量
![]()
第一轮投票结束后,卡斯特表现出了十足的信心,这种信心并非毫无依据,核心支撑来自右翼阵营的选票整合预期。
在第一轮投票中,右翼阵营除了卡斯特,还有两位候选人参与角逐——激进派的约翰内斯·凯泽和保守派的伊芙琳·马泰。
虽然这两人未能进入第二轮,但他们合计获得了不少选票,成为影响终局结果的关键“票仓”。
卡斯特坚信,凯泽和马泰的支持者会在第二轮投票中转向自己。毕竟在移民、犯罪等核心议题上,右翼候选人的主张存在更多共通之处
选民在“左右对决”的格局下,大概率会选择同阵营的候选人。这一判断也得到了不少政治分析师的认可,认为右翼选票的整合将给卡斯特带来显著优势。
更让卡斯特底气十足的是,多项民调显示他目前处于热门位置,这与他激进主张引发的关注度以及右翼阵营的团结预期密不可分。
不过,哈拉也并非毫无机会,她所在的中左翼联盟是当前的执政联盟,在政绩和执政资源上有着一定优势,如何巩固基本盘并争取中间选民,是她胜选的关键。
除了选票整合,本次选举启用的强制投票制度,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变量。这是智利自2012年以来首次实行强制投票,全国约1560万合格选民都必须参与投票,不投票者将面临罚款处罚。
强制投票直接推高了整体投票率。在以往的选举中,部分选民可能因对候选人不满或缺乏热情而放弃投票,但此次制度强制下,大量此前“沉默的选民”被动员起来。
这些选民的政治倾向难以精准预判,他们可能不认同传统左右翼的划分,投票选择更易受具体议题影响,这无疑给选举结果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有政治专家分析,强制投票带来的新增选民中,既有可能因对现状不满而支持激进的卡斯特,也有可能更青睐主张稳定的哈拉。
这些“摇摆票”的流向,将直接决定第二轮投票的最终结果,也让两位候选人的拉票策略必须更加全面,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票仓。
三、核心议题:移民与犯罪牵动选民的集体焦虑
![]()
无论是卡斯特的激进主张,还是哈拉的务实表态,都紧紧围绕着移民和犯罪两大核心议题,这并非偶然,而是智利当下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智利的移民数量显著增加,大量移民的涌入给当地的社会治理带来了不小压力。与此同时,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犯罪团伙的暴力活动持续升级,成为智利民众最担忧的问题之一。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尽管即将卸任的博里奇总统在任期内让谋杀率下降了10%,但这并未缓解民众的安全感缺失。
因为犯罪团伙的暴力手段愈发残忍,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从街头抢劫到有组织犯罪,都让普通民众的生活受到威胁。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多数民众将犯罪率上升归咎于非法移民。这种认知虽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却在选民中形成了广泛共识,也让移民和犯罪议题自然成为竞选期间的焦点。
卡斯特正是抓住了这种民众情绪,提出了激进的移民驱逐政策。他反复强调,只有严格控制移民,才能从根源上解决犯罪问题让社会恢复安全。
这一主张得到了不少受犯罪问题困扰、对移民存在抵触情绪的选民的支持,尤其是在一些移民集中的低收入社区,卡斯特的支持率相对较高。
哈拉则采取了相对温和的立场,她没有否定移民带来的问题,而是主张“强化管控”而非“全面驱逐”。她认为移民问题需要通过完善法律和加强执法来解决
同时要加大对犯罪团伙的打击力度,从多个维度提升社会安全水平。
两位候选人在核心议题上的不同主张,本质上是对“如何解决社会矛盾”的不同回答。卡斯特的方案简单直接,迎合了部分选民的短期焦虑;
哈拉的方案更注重长期治理,但需要向选民证明其可行性。这场议题之争,也成为了两位候选人争取选票的核心战场。
四、政坛洗牌:总统与国会选举同步引发的连锁反应
本次智利选举并非只有总统职位的角逐,众议院全部席位的改选和参议院半数席位的改选同步进行,这意味着无论哪位候选人当选总统
都将面临一个全新的国会,智利政坛即将迎来全面洗牌。
众议院共有155个席位,此次全部重新选举;参议院共有50个席位,此次改选25个。这种大规模的国会改选,使得政党格局可能发生显著变化。
在以往的国会中,中左翼联盟占据一定优势,为现任政府的施政提供了支持。但此次选举后,国会的席位分布可能会向右转
尤其是如果卡斯特在总统选举中表现强势,可能会带动右翼政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得更多席位。
国会格局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未来总统的执政效率。如果总统所在的政党在国会中占据多数席位,施政方案更容易通过,政策推行会更加顺畅;
反之,若国会被反对党掌控,总统将面临诸多掣肘,甚至可能出现“府会对立”的局面,导致政策难以落地。
对于卡斯特而言,若他当选总统,同时右翼政党能在国会选举中取得优势,那么他的激进移民政策等主张就更有可能付诸实施;
但如果国会中左翼席位仍占优势,他的政策推行将面临巨大阻力,甚至可能被国会否决。
对于哈拉来说,若她成功连任,巩固中左翼联盟在国会中的席位就至关重要。只有这样,她提出的兼顾民生与安全的政策才能顺利推进,避免出现“执政但无实权”的尴尬局面。
此次同步选举也反映出智利民众对现有政治格局的不满。无论是总统选举的高关注度,还是国会的大规模改选
都体现了民众希望通过选举改变现状的诉求。移民问题、犯罪问题、民生问题等,都需要新的政府和国会共同发力解决。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智利这场选举也折射出南美地区的政治思潮变化。近年来,不少南美国家都出现了左翼执政或右翼崛起的现象
智利的选举结果不仅会影响本国发展,也可能对周边国家的政治走向产生一定的辐射效应。
目前,距离第二轮投票还有一段时间,两位候选人都在加紧拉票,针对核心议题不断释放政策信号,试图争取更多选民的支持。
强制投票带来的海量选民、右翼选票的整合情况、中间派的最终选择,都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渐清晰。
这场左右对决的终局之战,究竟会诞生智利首位后皮诺切特时代的极右翼总统,还是让温和左翼延续执政?
移民与犯罪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全新的国会将如何与总统协同治理?所有答案,都将在后续的投票中揭晓,而智利的未来,也将在这场选举中被重新定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