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 2025年秋季,台积电位于南京的厂区部分车间已显冷清,设备打包后的木箱零星堆放在角落,生产线陷入半停工状态;与此同时,三星在德州的工厂仍在应对风沙侵袭后的重建难题,施工进度严重滞后,投产时间再度延后。
3. 曾经不可一世的两大芯片巨头为迎合美国战略布局,毅然切断与中国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企图以此换取政治庇护。然而现实却狠狠回击——中国不仅未被击垮,反而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而台积电与三星则深陷“被美国抽血、中国市场崩盘”的双重困局之中。
![]()
4. 两大巨头的集体滑铁卢
5. 昔日何等风光,今日便有多落魄。用数据揭示真相:根据最新财报披露,台积电2025年第三季度的稀土库存仅能支撑30天运转,其中高达96%的稀土原料依赖中国大陆供应,供应链命脉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
6. 几乎在同一时间,三星电子发布的财务报告震惊业界——其半导体部门营业利润环比骤降62.1%,存储芯片业务出现12.3亿美元净亏损,来自中国市场的营收同比暴跌40%,市场份额在短短一年内锐减12个百分点,跌至历史低位。
![]()
7. 谁能预料,五年前尚可联手扼住中国高科技咽喉的两家行业巨擘,如今一个面临原材料断供危机,另一个失去核心市场支撑,活生生演绎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产业剧变。
8. 这场由自身决策引发的大溃败,实属咎由自取。回溯2020年前后,中国市场对台积电和三星而言,无异于一座富矿。国内高端智能手机芯片如华为麒麟系列,均需依赖台积电代工生产;而在汽车电子领域,车规级芯片多数出自三星之手。
![]()
9. 以台积电为例,其南京厂区中16纳米制程产线曾贡献公司整体收入近两成,相当于每日创造超过两千万元人民币的价值,是企业全球布局中的关键一环。
10. 三星对中国市场的依存度更高,西安闪存工厂年营收达580亿元,助力其在全球手机存储市场占据近七成份额,堪称行业霸主。
11. 当时我国芯片技术水平尚处追赶阶段,多数企业仍停留在28纳米工艺节点,而台积电与三星已实现7纳米、5纳米工艺的规模化量产,技术代差明显,我们只能被动采购。
12. 那几年间,这两家企业在中国市场拥有绝对话语权,芯片定价权完全掌握在他们手中,涨价无需协商,客户只能默默承受。但谁也没有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断供风暴,将整个产业链推向重构边缘。
![]()
13. 遭到背叛
14. 2020年,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对华为实施全面制裁,禁止任何使用美国技术的企业向其提供芯片产品。
15. 政策落地当日,台积电立即终止所有华为订单,连已支付的预付款也拒绝退还,直接导致华为手机业务陷入停滞;三星虽未完全断供,却迅速将原定用于华为的产能转移至小米等竞争对手,意图趁机填补市场真空。
![]()
16. 第二轮打击发生在2021至2023年间,台积电宣布投资120亿美元建设亚利桑那州工厂,三星紧随其后投入170亿美元布局德州项目。为表忠心,台积电甚至将最先进的3纳米与5纳米核心生产设备运往美国本土。
17. 如今,台积电已全面暂停向中国大陆IC设计公司供应14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芯片;英伟达则将其对华出口的H20芯片性能压缩至第四等级;美国商务部长更公开宣称,要让中国企业“习惯依赖美系技术”,却又永远无法触及核心技术。
![]()
18. 在这些巨头看来,此举足以彻底遏制中国科技发展。但他们低估了一个始终坚持自力更生的国家的决心——三次断供、三重回击,中国正式打响了半导体自主突围的全面战役。
19. 中国反击:自主创新的全面突围
20. 面对封锁升级,中国半导体产业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断供发生后的第二个月,广东省集中启动40余个重点半导体项目,总投资额突破5000亿元,掀起新一轮产业建设高潮。
![]()
21. 技术攻坚同步取得突破性进展:中芯国际利用现有DUV光刻机,通过多重曝光工艺成功实现7纳米级别芯片流片;上海璞璘科技交付首台国产纳米压印光刻设备,可在无需EUV的情况下完成10纳米以下芯片图形“压印”,打破传统路径依赖。
22. 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力:茂莱光学成功研制高精度DUV物镜组件,填补关键光学部件空白;南大光电实现ArF型光刻胶批量生产,打破日本企业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
![]()
23. 到2025年,中国半导体整体自给率从断供前的16%跃升至30%,在逻辑芯片、存储芯片、封装测试等多个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构建起初步完整的国产替代体系,这场科技保卫战打得坚定且高效。
24. 就在中国埋头苦干之际,台积电与三星却在美国接连遭遇重挫。
25. 台积电凤凰城项目的投资额从最初承诺的120亿美元飙升至650亿美元,远超预算;美国本地工人培训长达半年仍难以胜任精密操作岗位,因薪资待遇问题还爆发多次罢工事件,严重影响建设进度。
![]()
26. 三星德州工厂更遭自然灾害冲击,一场强风沙导致工地全面停摆一个月,设备受损严重,投产日期被迫推迟至2026年底;更令企业寒心的是,美国政府此前承诺的联邦补贴迟迟未能兑现,特朗普团队甚至提出以股权置换补贴的苛刻方案,引发强烈不满。
27. 此时此刻,台积电与三星才重新意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台积电公关团队紧急发布长文,强调南京工厂的战略地位,并释放追加投资、扩大产能的积极信号;三星高层则悄然派遣代表赴北京接洽,寻求与中国企业重启深度合作。
![]()
28. 然而,此时才想起示好,是否为时已晚?中国市场并非未曾给予机会——2023年美国政策短暂松动期间,中方明确表达欢迎态度,鼓励外企继续深耕大陆市场。但他们当时一心追随美国脚步,将中方善意视若无物。
29. 如今,中国本土芯片力量已然崛起:中芯国际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的份额攀升至6%,稳居全球第三;长江存储在NAND闪存领域实现大规模量产,逐步取代三星份额;长电科技成为全球领先的封测服务商。国产替代方案日趋成熟,昔日依赖进口的时代一去不返。
![]()
30. 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极为沉重:台积电在中国区的市场份额由16%萎缩至9%,南京厂区产能利用率不足三成;三星存储芯片在国内被长江存储强势挤占;英伟达原本预期的150亿美元对华订单彻底化为泡影。
31. 曾经被视为“金大腿”的美国市场,最终演变为吞噬利润的巨大黑洞。
32. 网友一句调侃直击本质:“当初你对我爱答不理,如今我让你高攀不起。”这句话精准刻画出台积电与三星当前的尴尬处境。
![]()
33. 他们原以为断供能一举击溃中国科技产业,却不料反而点燃了自主创新的燎原之火,最终反噬自身,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
34. 结语
35. 五年来的芯片博弈充分证明:技术封锁无法阻挡一个民族追求自主的决心,霸权思维终将在市场规律面前土崩瓦解。
36. 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跨国巨头,若不能真正尊重中国市场的战略价值,若无法以平等姿态开展合作,终将被这个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芯片消费与制造市场所淘汰。
37. 未来的全球芯片产业格局,注定是多元共存、协同发展的生态系统,而非单一势力主导的垄断局面。唯有坚持合作共赢,才是科技进步的根本出路;而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则是参与全球对话的底气所在。
38. 信息来源:环球网 美对三家涉华芯片工厂下黑手,中国商务部:将坚决维护企业正当权益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