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9日,2025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在春城昆明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以“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为主题,由中国抗癌协会等机构主办,聚焦肿瘤诊疗创新,致力于构建“防-筛-诊-治-康”全链条肿瘤防治体系。大会汇聚全球智慧,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彰显中国整合肿瘤医学的国际担当。
在这一学术盛会中,【肿瘤医学论坛】有幸采访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刘连新教授。刘教授作为外科权威专家和医院管理者,其对肝胆肿瘤全病程管理、MDT 模式以及整合思维的见解,为肿瘤防治提供了宝贵思路。
❖特邀专家❖
![]()
刘连新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 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党委书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科技部重大研发专项首席科学家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实验与转化医学学组副组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微创外科委员会候任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
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美国外科学院会员 (FACS)
英国皇家外科学院会员 (FRCS)
国际肝胆胰协会委员 (IHPBA)
国际腹腔镜肝切除委员会创始会员 (ILLS)
国际肿瘤和消化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 (IASGO)
英国肝胆胰协会荣誉会员 (GIHPBA)
《肿瘤医学论坛》:刘教授,您既是外科权威专家,又是医院管理者。从您的角度看,一个理想的肝胆肿瘤“全病程管理”体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它与我们传统的看病模式最根本的不同在哪里?
刘连新教授:
作为肝胆外科医生和医院管理者,我认为肝胆肿瘤的诊疗模式需要转变,应当建立以疾病为核心、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体系。在中国,肝胆肿瘤尤其是肝癌,大多是在有肝病背景,尤其是乙肝背景的基础上发生的,它不仅有肝癌,还有肝炎、肝硬化。因此,这类疾病的治疗需要采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诊疗团队中,不仅要包括肝胆外科、肿瘤内科、介入科医生,还需要肝病科、消化内科、影像科、病理科、中医科、营养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
所以,我觉得肝胆肿瘤的诊疗应是一个系统的、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核心的模式,相当于疾病中心的模式才是最佳的,而不是单打独斗,医生只提供自己熟悉的治疗方案。只有这种以疾病为中心的MDT模式,才能真正为患者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
《肿瘤医学论坛》:现在很多医院都在做MDT,但容易流于形式。在您领导的医院,是如何确保MDT能高效运转,真正为每个患者制定出“最佳”而非“折中”的治疗方案的?
刘连新教授:
作为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委会的候任主委,我牵头调研了中国1000多家医院的MDT开展形式与现状,涵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众多三级医院,包括肿瘤专科医院及肝病专科医院。调研发现,我国的MDT主要有四种形式:行政主导型、科室主导型、兴趣爱好型和疾病驱动型。
其中,行政主导型是我们所倡导并推动的最行之有效的模式。在我们医院,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建立了11个肿瘤MDT制度,每一位医生都是MDT方案的执行者而非制定者,从而为患者选择出最佳治疗方案。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推动力强、执行力强,但缺点是需要以行政为主导,投入更多资源。
而其他几种模式各有弊端,如科室主导型可能存在无法定时、无法涵盖全院所有病例的问题;兴趣爱好型虽能针对某些疑难或特殊病例提供更好选择,但无法涵盖所有病人;疾病驱动型则是因单个科室无法完成诊疗方案而自发形成的团队。
总体而言,我认为行政主导型最好。回顾调研,中国大陆只有40%左右的医院真正开展了MDT,但能形成很好的诊疗态势并为患者带来巨大益处的医院并不多。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将我院每一个新发的肝占位病人都纳入MDT方法,并推向全国,进而造福中国肝癌患者,使大家更多遵循指南治疗,为患者提供标准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肿瘤医学论坛》:您作为科技部“变革性技术”重大专项的首席科学家,在您看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如何具体地重塑未来的MDT模式和全病程管理?
刘连新教授:
在变革性技术方面,我们致力于通过磁共振技术实现肝癌的早期发现,目前我们已研发出特定序列,在5.0T磁共振下能够发现3毫米大小的肝癌,为肝癌早诊提供了有力依据。同时,我们还开展循环血肿瘤细胞检测,以提前预判复发的可能性等先进技术。
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深知数据量大并不等同于大数据。我们医院已开发出人工智能辅助MDT系统,当患者入院后,该系统能自动提取阳性结果,形成会诊PPT,并据此为肝癌患者进行CNLC分期、BCLC分期,进而介绍和推荐相应分期下患者应采用的优选治疗方案。此外,我们还利用临床研究软件筛选出适合入组临床研究的病人,为患者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总之,人工智能贯穿于我们的诊疗过程以及智慧化MDT体系中,随着方案的不断成熟并推向全国,必将为患者及更多基层医院带来新的选择。我们还开展了远程MDT和MDT联盟工作,让偏远地区或不具备众多相关科室的医院也能享受到大型医院先进的MDT理念和诊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最优治疗方案。
《肿瘤医学论坛》:本次大会主题为“肿瘤防治 赢在整合”,对于年轻一代的医生,您会建议他们如何培养自己的“整合”思维与能力,以应对未来更具挑战性的肿瘤防治局面?
刘连新教授:
我们知道“肿瘤防治 赢在整合”,肿瘤不是单独的疾病,而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治疗肿瘤不能仅仅针对肿瘤本身,而应针对患病的人。我们要有整体观念,现在的年轻医生往往过早地专科化,对非本专科的疾病了解较少,整体观念有待提高。因此,我呼吁年轻医生在看待疾病时要有整体观念,全面了解患病的人,根据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无论是肝癌还是其他肿瘤,最终的目标都是实现早诊早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得长期生存。我们希望肿瘤最终能够变成像心脑血管疾病一样的慢性病,做到可防可治,有良好的预期疗效。我也衷心期望中国年轻一代的肿瘤学者在未来能够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更大进步,造福更多患者。
指导专家:刘连新教授 编辑:momo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