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名中山一院专家常驻惠东,一年开展30余项新技术,培养带不走的医疗队,让优质医疗资源在县域扎根。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通报2024年度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工作评价结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被评价为优秀等次,并获得相应奖励补助。
![]()
合作共建
自2024年初,中山一院与惠东县人民医院签订帮扶协议,选派乳腺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儿科、眼科5名优秀青年骨干专家常驻惠东,全面加强该院人才、技术、重点专科等核心能力建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医院高度重视,精准选派帮扶团队
中山一院党委和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帮扶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根据惠东县人民医院的具体需求,医院精心挑选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优秀青年骨干专家,组成专业覆盖合理的帮扶团队。
![]()
义诊活动
2024年度派驻惠东的帮扶团队由乳腺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儿科、眼科五个专业的专家组成。 这支团队不仅临床经验丰富,更怀揣服务基层的热情,为后续帮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种“组团式”帮扶模式是中山一院长期坚持的公益担当。早在2020年,该院就曾派出第二批医疗队员长期驻扎封开县人民医院,开展当地首例“无痛分娩”和首例膝关节置换术,真正实现了“留下一门技术,带出一支队伍”的目标。
规范医院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帮扶团队全面参与惠东县人民医院与受援科室的管理工作,指导建立完善医院管理制度10余项,科室管理制度和诊疗流程10余项。 他们将中山一院先进的管理理念平移至惠东,帮助提升院科两级管理水平。
在管理机制创新上,团队将交接班制度、科室大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科室业务学习等规范化为日常工作机制。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医疗质量,也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管理经验。
![]()
全力以赴创三甲
这种规范化管理理念是中山一院一贯的工作方法。无论是在西藏边坝还是福建三明,中山一院在帮扶中始终注重制度建设,通过“四个机制”确保帮扶效果可持续,包括常态化沟通对接、专家轮换帮扶、学科带头人实训和信息互联互通。
提升专科能力,推广新技术新项目
2024年,帮扶团队在惠东县人民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0余项,显著提升了当地的诊疗水平。
![]()
义诊活动
乳腺外科推进成立中山一院-惠东县域医共体乳腺疾病专科联盟,开展乳腺癌单孔腔镜手术和乳房重建手术等新技术;儿科开展儿童肾穿刺活检术、儿童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开设儿童肾脏风湿专科等特色专科。
泌尿外科启动惠东县县域医共体前列腺癌PSA筛查大型公益项目,开展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术新技术;眼科开展首次县域儿童眼健康筛查工程,为万名儿童建立眼健康档案。 这些举措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康需求,提供了精准防治方案。
注重人才培养,实现从“输血”到“造血”
帮扶团队与受援科室医护人员建立师徒结对关系,通过“传帮带”方式,致力于培养科室业务能手,形成攻坚克难的技术团队。
![]()
合作共建
2024年,在中山一院专家指导下,当地医生获得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1项,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6项。乳腺外科3名骨干医师获得国家级乳腺腔镜培训证书;儿科4位医生获广东省专业培训证书。
中山一院副院长曾进胜在边坝县“组团式”支援医疗工作座谈会上曾强调:“要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通过‘传帮带’作用,切实做好对口帮扶工作。”这种理念在惠东帮扶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服务基层群众,扩大帮扶社会影响
帮扶团队积极参与医疗服务下乡活动,举办几十次义诊,服务基层群众上万人。他们不仅将优质医疗服务下沉到田间地头,还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形成畅通联动。
![]()
合作共建
2024年,泌尿外科启动的前列腺癌PSA筛查大型公益项目惠及惠东8万老年男性;眼科开展的儿童眼健康筛查为万名儿童建立眼健康档案。 这些举措针对“一老一少”重点人群,实现了健康服务的关口前移。
随着一批又一批帮扶团队的努力,中山一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正在广东县域生根发芽。这种“组团式”紧密型帮扶不仅提升了县级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更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队”的优质医疗服务。
采写/摄影 南都N视频记者 郭秋成 通讯员 叶衍达 邝创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