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来自:《资治通鉴》卷八秦纪三
公元前208年,咸阳宫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秦二世满脸怒气,对着李斯大声斥责:“你身为三公之一,位高权重,怎么让盗贼闹得这么凶,天下都快乱套了!”
李斯一听,吓得脸色煞白,冷汗直冒。
他心里清楚,这顶乌纱帽来之不易,那丰厚的爵禄更是不能失去。
可面对二世的质问,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李斯咬咬牙,决定顺着二世的心意来,哪怕违背自己的原则,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1、危机处理中的“反面教材”
当领导得有领导样儿,尤其在遇到危机的时候,那得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
可秦二世呢,完全就是个反面典型,把处理危机能犯的错,一个不落地全犯了个遍。
大泽乡起义刚冒头的时候,那可是星星之火啊,这时候要是重视起来,说不定就能把火苗给扑灭了。
可秦帝国中央压根没当回事儿,二世呢,估计还在宫里享乐呢,对这潜在的危机一点儿都没察觉。
等各地起义像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局势乱成一锅粥了,二世倒好,直接当起了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假装啥事儿都没发生。
底下的人也摸不准他的心思,为了保住自己的脑袋和官位,就开始报喜不报忧,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结果呢,起义军越来越壮大,大批官员被杀,好多城池都丢了,农民军都打到家门口,快逼近咸阳了,二世这才慌了神,不能再装看不见了。
这时候他倒想起来“问责”了,开始责备属下没把事儿办好。
可早干啥去了呀?
危机刚开始的时候,不能见微知著;危机显现了,不积极应对,还逃避;等危机彻底爆发了,就知道怪别人。
一个领导,在处理危机的时候,最不该犯的错,秦二世都犯了个遍。
2、李斯的“鼠论”
李斯那可是聪明绝顶之人,他辅佐秦始皇时,两人配合得那叫一个天衣无缝,可到了秦二世这儿,却感觉球越打越臭,李斯心里肯定犯嘀咕:咋就变样了呢?
李斯是法家代表,“重势”是其核心思想,他那著名的“鼠论”就是法家重势理论的通俗版。
在他看来,同样是老鼠,在臭茅坑和在谷仓,那价值可天差地别,位置直接决定了价值。
这理论乍一听,挺客观的,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一抓一大把。
就说职场吧,同样的能力,在大公司的核心部门和在小公司的边缘岗位,发展前景和薪资待遇能一样吗?
大公司核心部门就像谷仓,资源多、机会多,能接触到前沿技术和先进理念,晋升空间也大;而小公司边缘岗位如同臭茅坑,资源有限,发展受限,很难有大的作为。
再比如城市和农村,城市里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医疗资源丰富,就业机会多,能接触到各种新事物和新思想;农村相对而言,各方面资源都匮乏一些。
所以很多人都想往城市跑,不就是为了追求更好的位置,实现更高的价值吗?
不过,位置决定价值也不是绝对的。
就算身处不利位置,只要有真本事,肯努力,也能闯出一片天。
但不可否认的是,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发展。
李斯的“鼠论”给我们提了个醒,在追求价值的路上,选对位置很重要。
3、终成悲剧
李斯深谙位置决定价值这个道理,可他却走错了路,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不惜牺牲自身价值,这就像割自己身上的肉来缓解饥饿,看似能解一时之急,实则是饮鸩止渴。
李斯原本有着儒家所倡导的社会理想和为人准则,这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价值所在。
然而在沙丘之变时,他屈从于赵高,与小人同流合污,从那一刻起,他的人格价值就已丧失殆尽。
曾经那个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的李斯,逐渐变成了一个猥琐不堪、阿谀奉承之人。
面对秦二世的冷嘲热讽,李斯再也找不到当年写《谏逐客书》时的那种自信与从容。
他“重势”过了头,满脑子只想着保住自己的高位,就像一个在球场上只盯着自己位置扑救险球的球员,完全顾不上对全国形势做出正确判断,甚至不敢去判断。
为了迎合二世,他开始说一些违背良心的话。
李斯的悲剧就在于,他为了位置放弃了价值,最终不仅失去了位置,也彻底毁了自己。
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追求位置和权力的道路上,千万不能迷失自我,舍弃了最宝贵的价值,否则终将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