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财经记者 林俊洁
11月14日,深圳金融监管局正式批复核准黄黎明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微众银行”)行长任职资格。这位自微众银行筹备期便加入的金融老将,从副行长岗位正式升任行长,将扛起这家互联网银行“新十年”战略转型的重任。
据悉,黄黎明与微众银行的渊源始于2014年,作为该行筹备组组长、副行长,他是这家全国首家民营银行创业团队的核心成员。在此之前,他已在金融行业积累深厚经验,2001年加入中国平安集团后,历任项目成员、运营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等多个关键岗位。
任职微众银行期间,黄黎明长期分管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是核心产品“微粒贷”的重要推动者。2017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详细阐释了微众银行的差异化定位,强调“微粒贷”通过微信入口实现随时随地借款的便捷性,最低500元起借、最长20个月期限、次日可提前还款的灵活设计,精准覆盖了35岁以下年轻人占比70%、大专及以下学历占比70%、非白领用户占比约75%的客群需求。
![]()
截至2024年末,“微粒贷”累计服务客户超7000万,日均发放贷款超93万笔,成为微众银行发展初期的核心业务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黄黎明上任之际,微众银行正面临增速放缓、业务结构调整的关键节点。最新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行资产总额首超7000亿元,达到7147.25亿元,但营收同比下滑3.44%至189.63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1.86%至55.66亿元,盈利能力承压明显。
核心产品“微粒贷”增长乏力成为突出挑战。2024年其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5.53%,笔均贷款额从2021年的8000元降至7200元,7.2%起的年利率,在国有行和股份行消费贷普遍降至3%以下的市场竞争中,优势逐渐减弱。
与此同时,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升至1.57%,较年初增长0.13个百分点,风险管控压力加大。此外,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凸显,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自2022年起持续下滑,2024年同比降幅达17.96%,缺乏多元收入来源支撑业绩。
行业环境的变化更添转型难度。《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落地实施,要求商业银行对合作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而微众银行此前公布的382家信贷业务合作方中,催收机构达320家,合规调整压力不小。互联网流量见顶、行业集体从“规模扩张”转向“能力重塑”,成为黄黎明需要应对的行业共性挑战。
![]()
面对发展困局,微众银行已启动“新十年”战略转型,明确从“规模优先”转向“风险优先、盈利次之、规模最后”的发展排序。2025年上半年,该行撤销个人金融事业群下的零售新业务部和直通运营部,对资源分配进行优化调整,聚焦核心业务发展。
转型过程中,企业贷款业务已成为关键增长点,当然企业贷款业务也存在部分合规风险。作为国内首个线上无抵押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产品,微众银行2017年推出的“微业贷”持续发力,截至2024年末累计授信金额超1.7万亿元,累计超580万企业客户申请,授信客户超160万户。当年,该行企业贷款余额达2155.33亿元,同比增速18.18%,占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的比重达49.44%,历史上首次超越消费贷规模,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是主要增量来源。
今年10月份,微众银行因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手续费管理违规,且在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后整改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被深圳金融监管局处以罚款105万元,相关责任人马宁被予以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
股权结构方面,截至2024年底,腾讯持股比例从32.73%降至30%,仍为第一大股东;深圳市百业源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立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淳永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以15.87%、15.31%、7.58%的持股比例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大股东,股权结构保持稳定。
从参与筹备到掌舵领航,黄黎明的十一年深耕见证了微众银行的成长与蜕变。如今,面对业绩下滑、竞争加剧、监管趋严的多重考验,这位熟悉银行战略布局与业务细节的“老将”,将如何凭借丰富的从业经验与对行业的深刻理解,推动微众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增长,成为互联网银行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看点。
来源:泰山财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