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我们当下的很多教育,早已偏离了教育的本质,沦为一场围绕功名利禄的“打怪升级”训练——赶脚式的内卷、无意义的比拼,把人异化为竞争工具,这样的教育,还能称之为教育吗?
当下应试教育的核心,是被逼着学、肤浅地学、功利地学、应景地学,唯独缺少内在动力驱动的主动探索。更可悲的是,这是一种没有灵魂的空壳教育:外表光鲜,内在空洞,彻底脱离了人的本质。它忘了教孩子如何活成一个真正的人,如何爱慧求真,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如何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如何与自己和解。于是,很多学生陷入拧巴与矛盾,被逼迫的状态催生了大量心理问题;即便有人在应试赛道过关斩将,也早已伤痕累累,甚至心理畸形。
![]()
就像我年过五十,依然会半夜惊醒——梦里是高考失利的场景,一身冷汗,满心绝望。那种一家希望全系于一场考试的重压,成了一辈子挥之不去的阴影。想必不少人都有同感,这种阴影的杀伤力,足以摧毁一个人的自信,甚至影响人格的健全。而这,正是畸形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它以标准答案禁锢思考,以考试排名定义价值,把教育变成了被动接受的灌输,而非以学生为主体、顺应个性的引导。
真正的教育本该是什么样子?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一些国际学校给出了答案:下午没课,让孩子自由选择打球、做游戏、搞小发明;秉持“教的少,学的多”的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可太多家长难以理解这种模式,即便把孩子从应试的“井”里拉了出来,自己却抱着“井”不放,继续用旧有认知束缚孩子。说到底,真正该接受教育的是家长——我们这代人被应试教育灌输了二十多年的“垃圾”,需要花漫长时间才能清除,更不该让孩子重蹈覆辙。
![]()
有人说,很多中国人的人生梦想只有两个:当官掌权、发财致富,却忘了追问“自己是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当下不少教育的目的,恰恰印证了这一点——它只教孩子如何成功,却不教孩子如何做人。而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把人当人,让人的生命变得丰富多彩,让人生更有意义与价值。
考试恐惧症从来不是小题大做,它正是应试教育畸形化、非人性化的直接体现。它提醒我们,是时候反思了:清除脑袋里的陈旧认知,摒弃功利化的教育执念,让教育回归本质——不是培养解题机器,而是滋养有灵魂、有温度、有自我的人。这,才是教育本该有的模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