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服务开展好多年了,目前的延时服务最大的问题就是会引发很多矛盾,这些矛盾直接影响到每个老师的切身利益,以及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继续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第一:课后延时服务导致老师之间收入差距过大。
因为每个学校的学生数量不同,所以收取的延时服务费也不一样,老师们最后拿到的延时服务费也不同。通常情况下,学生数量多的学校老师们获得的延时服务费更高,有的学校每学期老师们可获得一万多元,而学生数量少的学校,老师们获得的延时服务费就会很少,有的一学期可能才一两千元,相差可达五倍之多。
很多人说,这样很公平啊,但是这样为了挣钱老师们必然向大学校转移,导致优质学校集中的老师越来越多,薄弱学校越来越留不住老师,学校之间差距也越来越大。比如一些乡镇学校,全校也就不到一百名学生,每人每学期收取200元的延时服务费,全校也不过才两万元,平均分给每个老师能有多少?老师们挣不到钱,必然留不住人。
本来大家都差不多,忽然一部分老师因为延时服务富余了,其他老师自然感到不公了!
![]()
第二:很多领导不上延时服务比上延时服务的老师拿的钱还多,引发不公。
延时服务费怎么分配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其实教育部门对这个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都是学校自己制定的,这就导致很多不上延时服务的领导比上课的一线老师拿的钱还多,引发很多老师的不满。
以我校为例,每节延时服务课时费66元左右,但是学校领导值班一天按三节延时服务计算,分别是早上、中午、下午各记一节,每位领导假如一周值班两天,相当于上了六节延时服务,而对于大多数老师,每周最多有五节延时服务课。最关键的是,虽然领导们平时不上课,但都上延时服务课,而且安排的都不少。这样算下来,很多领导拿的延时服务费基本是老师们的2倍了。
这还不算,学校很多后勤人员还被安排为延时服务查课人员,也领取一定的延时服务费。可以说,学校的延时服务费被很多人瓜分,真正上课的一线老师拿的并不多,这样真的公平吗?
![]()
第三:本来不需要参加延时服务的同学看别人参加也开始参加,增加学生的负担。
是不是所有学生都需要参加延时服务呢?当然不是。尤其是小地方的孩子,比如县城和乡村,大多数父母都有时间接送孩子,根本不需要参加什么延时服务。但奇怪的是,几乎每所学校都是全员参加延时服务,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就是攀比心给闹的。不参加吧,怕老师在延时服务时间讲试卷讲新课,更害怕被学校老师区别对待,但是这样一来,相当于所有学生在校又上了两个小时的课,负担自然增加了。
当下的延时服务,已经完全变味了,很多学校都安排成了上课,而且基本都是主课,比如语数外,老师们为了考评,根本不会让学生在延时服务课上写作业,都用来上课了。这样放学后孩子们回家依然要完成作业,课业负担直接翻倍!
![]()
当所有学生都参加延时服务,说明它已经变味了,何况是收钱的延时服务!只要涉及到钱,必然会引发蛋糕的分配问题,这个蛋糕越大,分配引发的问题就会越多。除此之外,增加学生负担也是必须要面对的,应试教育下,只要把学生圈在学校,无论是以什么名义,都会增加学生负担!
大家对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