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百和镇东林观村的1300余亩东林柚近日进入采收旺季。与传统柚子产业不同,这里的柚子实现了全链条价值挖掘——50%的鲜果皮化身风味独特的柚香调味茶,幼果、花蕊等副产品也被精心加工成柚皮糖、柚子精油等高附加值产品,让昔日“论斤售卖”的鲜果,如今成功迈入“论克定价”的高端市场。
“从柚子树栽种之初,我们就打定主意要让每一部分都物尽其用。”四川原森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均介绍,东林柚鲜果市场价仅为每斤2元,利润空间十分有限;而经过精深加工后,柚香调味茶每克售价可达5—15元,价值较鲜果提升超百倍。这一蝶变的背后,是百和镇近年来坚持“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思路,让柚子从开花到结果、从枝头到工厂尾端都能实现价值最大化,柚子花、皮、肉被分别开发成柚香茶、柚皮糖、蜂蜜柚子茶等系列产品,彻底改变了单一鲜果销售的模式。
产业链升级带来的效益提升,东林观村党总支书记杨吉感受尤为深刻。他算了一笔账,1万斤鲜果按每斤2元出售,总收入约2万元,扣除人工、运输等成本后,利润率约60%—70%;而通过精深加工,相关产品年产值预计突破千万元,还能带动周边村民务工超2000人次。“过去种柚子是‘靠天吃饭’,收成和价格都没保障;现在是‘靠链生钱’,全产业链让收益稳稳当当。”杨吉的话语中满是欣慰。
这份“靠链生钱”的底气,离不开技术突破与文化传承的双重赋能。在西南大学、成都大学等高校专家的指导下,企业成功研发“一种瓜片炒茶用炭火温度调控装置”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传统炭焙工艺对火候要求极高,差一度就会影响茶香口感。”陈均表示,借助专利技术,柚香茶的茶香成分保留率提升30%,产品品质也更加稳定。今年,“泸县原森态柚香茶制作技艺”入选第八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传统工艺在创新中焕发新生。走进东林观村的柚子精深加工车间,一颗颗柚子经过清洗、削皮等10余个精细步骤,最终蜕变为备受市场青睐的柚茶产品,流水线作业中尽显产业升级的力量。
不过,产业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目前,加工车间产能利用率仅为20%,设计年产10吨的生产线实际产量仅2吨;同时,技术研发与市场销售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产品目前主要销往泸州本地及北京、上海、新疆等地,渠道依赖线上口口相传和线下展销会,缺乏专业团队系统化运营。”陈均坦言。为突破瓶颈,与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特色农产品协同创新平台,将在产品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孵化等方面深度合作,学生可进入园区参与育种、栽培、加工等实践工作,实现实习与就业的无缝衔接。此外,双方还联合举办“柚见茶香,创‘盒’心意”柚香茶包装设计大赛,进一步提升产品包装的市场竞争力。
在泸州38万亩柚子种植版图中,泸县通过政企协作模式走出了差异化发展之路。政府牵头协调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主导产品加工与市场开拓。“我们主动跳出鲜果价格战的内卷,聚焦精深加工,持续提升产业‘含金量’。”百和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王斌表示,这一模式不仅叫响了本土农产品品牌,更充分激发了村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力。
详见《中国食品报》(2025年11月18日8版)
排版、美编:杨晓雨
审核:欧阳美华
01
0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