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11月,一则反常的旅游现象引发热议:中方权威部门刚发出赴日旅游警示,提醒国民因当地多起针对中国公民的恶意伤害事件,近期避免前往东瀛,国内航司也同步启动免费退改服务;另一边,部分日方政界人士还公开发表高傲言论,明确排斥中国游客。可即便面临“双重拒绝”,仍有大批国人执意按原计划赴日旅游,这一行为不仅点燃公众怒火,也被日媒当作笑话报道。
为何大家会逆流而上?记者在浦东机场采访时,听到了最真实的心声。一位魔都中年男士直言,根本不在意官方呼吁,坚信日本那边依旧平静安稳;一位帝都年轻女性则无奈表示,旅费早就付了,到了目的地才知道有警示,早了解的话肯定换别的国家。更多人坦言,数万块的机票酒店订单、好不容易协调好的假期和工作交接,实在舍不得放弃。
这背后其实是“沉没成本”在作祟。对普通人来说,取消既定行程意味着损失至少上万元,这种确定的损失让大家下意识弱化了安全风险,说服自己“那里很安全”,这也是一种认知失调后的自我防御。除此之外,民众对事件的认知也存在分歧:有人不满日方干涉内政的做法,有人觉得大家反应过度,两种情绪交织让不少人更加犹豫。
更值得注意的是,旅日华人圈还出现了流量收割的情况。一些视频创作者用夸张言辞博关注,有博主甚至称取出全部积蓄准备随时撤离,这种放大焦虑的内容,反而给犹豫的游客提供了“合理性”支撑。
其实这件事没有绝对的对错,放弃精心策划的假期,其经济和心理损失确实真实存在。但我们更该思考,当个人消费遇上国家警示和对方的傲慢,如何平衡个体利益与集体体面?与其谴责游客“缺乏大义”,不如想想怎样让大家在面对沉没成本时,能更理性地权衡安全与损失。毕竟,真正的体面,从来不是用自己的消费去支撑别人的傲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