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雷 安徽化方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1970 年生于安徽庐江,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大学期间,他任安徽师范大学法学研究会(学生社团)会长,多篇论文入选省级学术研讨会,扎实的学术积累为日后执业筑牢了专业根基。毕业后,他先在合肥市第十七中学任教并担任校工会主席,后历任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研究院培训部主任、海南乐普生集团人事部经理、安徽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丰富的职业履历不仅拓宽了人生视野,更积累了宝贵的企业管理经验。2016 年,他全身投身法律实务,加入安徽径桥律师事务所任合伙人、律师,2021年发起创立安徽化方律师事务所,凭借跨领域经历形成了“企业视角 + 法律专业”的复合型执业能力。
以法律为刃护社会公正
以公益为心助家族传承
—— 访安徽化方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何春雷
执业至今,何春雷深耕民商事案件、刑事案件、合同纠纷等领域,依托多元实战经验与深厚专业积淀,斩获大量胜诉案例,尤其在刑事辩护中,不捕、免诉、免罚、国家赔偿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赢得委托人的充分信赖与高度认可,先后接受多家主流媒体采访报道。
![]()
在社会服务与公益领域,他的身影同样活跃:2000 年,他发起成立安徽省何氏宗亲总会并任首任会长,牵头在巢湖市成功举办第七届世界何氏宗亲大会(任大会主席),同时联合海内外何氏宗亲募集善款,在庐江县建成“何氏太始祖陵园”(主体建筑“何瑊墓”于2004 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他还主编出版了《当代何氏英才录》(一、二、三卷),为宗亲文化传承留下珍贵的文字资料。
此外,他曾担任民建中央第八届对外联络委员会委员、民建安徽省委第九、十届社会与法治委员会委员、巢湖市工商联(总商会)第一届名誉会长、庐江县政协第六、七、八届常委、庐江县海外联谊会第五届副会长,以及世界何氏总会常务副总会长、顾问、名誉会长等职。截至 2024 年底,他累计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超 120万元,以行动诠释公益初心;担任民建委员、政协委员期间,其多篇社情民意与政协提案被民建中央及地方政府采纳,彰显出浓厚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
他,就是安徽化方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何春雷 —— 一位在法律与公益领域双线深耕的践行者。
厚积薄发 善有善报 何律师的人生写照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何春雷的法律人生,正是由每一段经历的积累串联而成。
高中时期,何春雷就读于安徽省庐江中学,英语学科尤为突出。1988 年高考,他虽超重点线二十多分,却因第一志愿“滑档”,意外被安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系录取。命运的转折中,他有幸遇到刑法教师谢长根与民法教师邱仲良 —— 两位恩师以渊博的学识、生动的案例,让他真切感受到法律维护公平正义的力量及法学逻辑思辨的独特魅力,也正是这份触动,为他埋下了投身法律事业的种子。在恩师的悉心指导下,何春雷的学术潜力充分释放,两篇法学论文分别入选安徽省、芜湖市学术研讨会;他还连续两届担任安徽师范大学法学研究会会长,既夯实了专业基础,又在组织活动、协调沟通中提升了社会交往能力,为日后执业积累了 “软实力”。
1992 年7月,何春雷被分配至合肥市第十七中学任教。因性格耿直、敢于仗义执言,仅一学期便当选校工会主席。1994 年初,他不甘于平淡的生活,毅然辞职“下海”,先后任职于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研究院(任院长助理、培训部主任)、海南生生百货商场(人事商服主管)、海南乐普生集团(任人事部经理),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积累了企业运营管理的实战经验。
2000 年初,经澳门、海南何氏组织推荐,应安徽省政府邀请,何春雷以“特殊人才”身份回到家乡,一年内牵头完成三项重要工作:一是发起成立安徽省何氏总会(任总会长),组建“第七届世界何氏宗亲大会筹备委员会”(任主任委员);二是募集海内外何氏宗亲捐款近 200 万元,仅用半年便在世界何氏发祥地 —— 安徽庐江建成“何氏太始祖陵园”,时任澳门特首何厚铧(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为陵园题词“叶茂源远”,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暐于2002年为陵园题名;三是在巢湖市成功举办第七届世界何氏宗亲大会,吸引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 1500 余名宗亲代表参会,本次大会不仅成为安徽省当年规模最大的外事活动,也成为在中国大陆举办的第一次世界性、超千人规模的单一姓氏宗亲大会,大会期间在庐江的祭祖仪式后来作为海外华人寻根问祖的典型案例载入人教版中学历史教科书。
2003 年,在台湾桃园举办的第十届世界何氏宗亲大会上,何春雷高票当选世界何氏总会常务副总会长;不久后,他又被任命为民建中央对外联络委员会委员。此后十余年间,他持续深耕宗亲事业:走访了除西藏之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协助或指导成立了北京、山东、湖北等二十多个省级何氏联谊组织;编撰出版《当代何氏英才录》三卷(约 200 万字),通过访谈何氏政、商、学界精英千余人,接待过上万名赴庐江祭祖恳亲的海内外宗亲,为推动宗亲联谊和弘扬传统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2014 年,45 岁的何春雷在家族事业目标基本实现后,终于回归热爱的法律领域,经过半年准备便顺利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为进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实操能力,他随后在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攻读在职研究生课程,三年后顺利通过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2016 年,他加入安徽径桥律师事务所后成为合伙人;2021 年,他创立安徽化方律师事务所,三年时间发展成为拥有二十人规模的专业法律服务团队。
谈及执业初心,何春雷多次提及安徽径桥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常合兵律师、浙江泽厚律师事务所主任何向阳律师 —— 两位“引路人”在他执业初期的叮嘱,至今仍是他的行动准则:“要选准方向,沉下心深耕;处理案件既要坚守底线,更要灵活运用法律。”
回望二十年 “非律师” 经历(教师、学者、企业管理者、宗亲事业组织者),何春雷坦言,这段过往对其后续律师生涯影响深远:一方面,多元职业经验让他的专业能力更具综合性,能从政治、社会、文化、企业、人性等多视角剖析案件内在逻辑,进而给出精准高效的 “最优解”;另一方面,长期投身宗亲事业的积累与广泛的社会交往阅历,不仅为他带来了全国范围内的案源,更助力他快速赢得当事人信赖,建立稳定的委托关系。“厚积薄发”“善有善报”,这两个词在他的人生轨迹中,有了最真切的诠释。
化危为机 智圆行方 何律师的执业之道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在何春雷看来,律师的价值,正在于在法治框架内灵活应变,让公平正义落地生根。
2021 年,经安徽省司法厅批准,何春雷联合多位资深律师发起设立安徽化方律师事务所。该律所始终以“精准、高效”为目标,提供专业化法律服务。2023 年,因在敬老服务与老年人权益保护领域的突出贡献,律所被合肥市老龄委授予“敬老文明号”称号,成为合肥市首家获此殊荣的律师事务所。
为何以“化方”为律所字号?何春雷给出了三层深意:其一,“化” 代表“法律人手握法律之刀,明辨是非、化解矛盾、化危解困”;“方”从上下看分别是“一万”与“万一”,寓意“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就付出一万分的努力”,贴合律师为当事人争取权益的初心;其二,从办案目标看,“化方”是“为当事人化解纠纷、破解困境应当千方百计”的缩写,强调专业精神和服务理念;其三,从办案方法看,先确定方向,后选择方法,“化方”包含三层策略 —— 方向上“化危为机”,方法上“化繁为简”,执行中既要‘千方百计’更要‘智圆行方’,即在坚守法律底线与律师操守前提下,制定周密、灵活、高效的诉讼策略与解决方案。
在律所管理上,何春雷创新采用“合伙制 + 公司制” 融合模式:管理层面实行合伙制,重大事项由合伙人会议集体表决,保障每位合伙人的知情权与决策权;投资与风险承担层面实行公司制,由他个人独立承担律所的投资与风险责任。该模式既规避了 “少数人决策” 的局限,又打消了合伙人对投资风险的顾虑,助力决策更高效、执行更顺畅。。
有人认为,“法律框架”是律师的束缚 —— 只能在现有规则内执业,无法突破局限。对此,何春雷有不同看法:“法律框架的局限性,本质是成文规则的稳定性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变动性之间的天然矛盾。但这种‘约束’不是束缚,而是法治的基础保障 —— 它确保法律适用不依赖个人意志,而是以统一规则为标尺,这正是公平正义的前提。”
在当前司法环境下,何春雷认为,律师的核心角色是“程序正义的守护者”:在刑事诉讼中,通过辩护平衡司法权力,防止权力滥用;在民事诉讼中,通过代理保障当事人权利,推动纠纷依法解决。而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律师还需扮演好三重角色 —— 矛盾化解的 “缓冲器”(减少对抗、促进协商)、法治观念的“传播者”(向当事人、社会普及法律知识)、社会公平的“维护者”(为弱势群体发声、推动个案公正)。
事业 公益 家庭 何律师的多维责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舆论与司法的关系,恰似水与舟 —— 把握好平衡,才能让司法公正与公众监督良性互动。
随着互联网发展,案件审理往往会引发媒体与社会关注,可能对司法进程产生正反两方面影响。对此,何春雷认为,舆论的作用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它是监督司法、保障公众知情权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过度报道、不当引导也可能干扰司法独立审判。因此,关键在于划定“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边界,实现良性互动。
具体如何平衡?他提出三点建议:对媒体而言,需坚守“客观、理性、克制”原则 —— 报道时区分“事实”与“评论”,不提前给案件“定性”;尊重司法程序,不干扰庭审、不泄露涉密信息;保护当事人隐私,拒绝“标题党”与情绪化表达。对司法机关而言,需保持独立性,同时主动回应公众关切 —— 法官不受舆论情绪左右,同时通过庭审公开、裁判文书上网、发布权威通报等方式,减少“信息差”,避免误解。对社会大众而言,需提升媒介素养与法治意识 —— 理性看待报道,明确 “舆论观点≠法律裁判”,尊重司法机关的专业判断,不盲目跟风评论,共同营造“尊重规则、理性监督”的舆论环境。
律师兴则法治兴,法治兴则国家兴。站在法治建设的新起点,何春雷认为,律师行业需深入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党建引领、服务大局、强基固本、协同创新”四条主线,将专业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一是坚持党对律师行业的领导,确保政治方向正确;二是对接社会发展需求,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提供全链条法律服务;三是兼顾专业能力提升与职业伦理坚守,以个案公正增强社会对法律的信仰;四是深化与司法机关、企业、社会组织的协作,借助科技与数据提升服务质效,让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助力和谐社会构建。
律师是 “全年无休” 的职业 —— 即便有两位专职律师助理分担大量事务性工作,何春雷对案件核心问题仍坚持亲力亲为:唯有深入研究案件,才能制定科学稳妥的诉讼策略与具体方案;唯有全程跟进,才能确保方案得以不折不扣地执行。但他眼中的“全年无休”,更多是“责任随时在线”,而非“完全无私人时间”。他的平衡之道,在于“主动规划”而非“被动应对”:将所有在办案件拆解为具体任务,制定详细执行计划,提前安排工作节点,避免“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压力自然迎刃而解。
工作之外,何春雷从未忽视家庭:陪伴老人、关心孩子成长,带家人旅游、聚餐,是他雷打不动的“家庭时间”;每天坚持“站桩”,则是他静心养气、调节状态的养生方式。谈及家庭,他特别感谢妻子刘殷 —— 这位曾是南陵县文科“榜眼”的高材生,为了支持他的事业,毅然放弃优渥工作与职业发展机会,成为全职太太,几乎承担了照顾四位老人与两个孩子的所有事务。而孩子们的优秀更让他欣慰:大女儿何梅芳以优异成绩考入社科大汉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入职央企;小女儿何承芳在读小学六年级,不仅成绩优异,更是兴趣广泛,善于独立思考。“正是妻子的默默奉献与孩子们的努力,让我能毫无后顾之忧地走好律师之旅”
从学术积累到实务深耕,从个人执业到律所管理,从法律实务到社会公益,何春雷用行动诠释了律师的责任与担当。未来,他仍将以坚定的法治信仰、不懈的专业追求,在法律道路上继续前行,为当事人争取权益,为法治社会建设注入更多力量,书写更精彩的“律师人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