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闻联播里的大领导们开会,重点提了一件事,就是要“大力提振消费”。说白了,就是希望大家多花钱,把经济搞得更红火。
![]()
你一听可能就想:哦,老套路,是不是又要发消费券了?鼓励大家去买车、换家电、买手机?
如果你只想到这一层,那可能就要错过一个亿了。这次的重点,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我告诉你一个关键数据,你品品:去年,消费增长的大头,有63%是来自“服务性消费”。
这啥意思?简单说就是,以前咱们拉动经济,主要靠买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比如手机、汽车、冰箱。但现在,大家更愿意把钱花在“体验”和“服务”上。比如,花钱请人上门做保洁、办张健身卡、买个旅游套餐、订个月子中心、或者请个专业的养老顾问。
![]()
国家现在想提振的,不是让你去帮工厂清库存,不是让你再去摆摊卖货,而是希望你能开动脑筋,在一些新的领域,创造出一些“过去没有的、但让人用了就觉得‘这钱花得值’的新花样”。
所以,普通人还想靠着倒买倒卖、开个网店就能发大财的时代,基本算是翻篇了。未来五年,最大的赚钱机会,往往藏在那些传统的生意人“看不太懂,甚至有点看不起”的角落里。这里面,老年人的市场(也叫“银发经济”),就是一块超级大肥肉。
咱们来看个数:到去年底,咱们国家65岁以上的老人,已经有2.16亿了!这数字啥概念?比整个巴西的总人口还多!有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老年人相关的市场规模能达到25万亿!这是个天文数字。
![]()
但这钱,真不是谁去都能赚到的。很多人会搞错方向,他们以为老年人嘛,就是图个便宜,需要更便宜的保健品、更软和的布鞋、声音更大的收音机。
这么想就错了!老年人消费其实挺谨慎的,你想让他们掏钱买这些实物,特别难,就算卖出去了,你的竞争对手可能还是一群靠忽悠骗老人钱的骗子,你这正经生意反而不好做。
那老年人到底缺啥呢?他们最缺的不是产品,而是三样东西:“有面子的晚年”、“实实在在的陪伴”和“让人省心的解决办法”。
我举个实实在在的例子你就明白了。比如说,你想做老年人生意,搞餐饮。你要是想着去弄个外卖APP,那基本没戏。很多老人玩不转智能手机,而且平台上竞争激烈,流量费贵死你。
![]()
但有人是这么做的:在小区里开个“社区食堂”。这食堂可不只是个吃饭的地方,它更像一个老年人的“社交俱乐部”。食堂里的工作人员,跟每个老人都很熟,见面能叫出名字,会主动打招呼。他们记得张大爷有高血压,菜不能做太咸;会问李阿姨,您孙子这周末回不回来看看啊?要是哪个老人平时天天来,突然有一天没露面,工作人员会主动打个电话问问,甚至上门看一眼,怕老人出点啥意外。
你再仔细琢磨琢磨,他们卖的仅仅是一份饭吗?不是!他们卖的是一整套“解决方案”:
- 对子女来说:解决了他们没时间给父母做饭的担忧,买了份安心。
- 对老人自己来说:解决了吃饭问题的同时,更解决了孤独感,找到了社交的圈子,获得了安全感和被关心的感觉。
你说,这样的一顿饭,是不是比外卖平台上那一盒冷冰冰的预制菜要值钱多了?那些只想着把料理包加热一下,用一次性饭盒一装就递给老人的公司,根本不懂银发经济的核心。
![]()
所以,关键点来了:核心不是你的产品有多厉害,而是你附带的“服务”有多贴心。你让一个节俭了一辈子的老人花20块钱买一把青菜,他可能舍不得。但如果你提供的服务能让他觉得方便、暖心、有面子,那他可能就愿意为这“20块钱的青菜+100块钱的服务”买单。
总结一下,想赚老年人口袋里的钱,思路得彻底转变:从“卖东西”变成“卖解决方案”。让老人表面上是为某个产品付了钱,但实际上,他是为你提供的那一整套贴心服务而心甘情愿掏腰包。
这,才是未来银发经济真正的金矿所在。你get到了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