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侨办报告已突破5.2万,四年激增30%。
他们并非游客,古北、虹桥的日语标识比中文密集,832家日料店构筑起“无需融入”的生活圈,虹桥科技园区三成从业者是日籍,掌控10% GDP贡献率。
![]()
那么,上海为啥能留住这么多日本人?他们到底是群什么样的人?
高市言论发酵下,所谓“开战危机”真的成立吗?
上海市侨办2025年《在沪外籍群体发展报告》明确显示,当前在沪日籍居民达5.2万人。
![]()
这个数字不是突然出现的“群体”,而是近四十年全球化浪潮中“用脚投票”的结果,背后藏着三重无法忽视的现实逻辑。
上海日本商工俱乐部2025年的数据显示,其会员企业已达2204家,是日本海外规模最大的商会组织。
![]()
这些企业早已不是简单的“办事处”,而是织就了完整的产业生态。
浦东金桥开发区超2000家日企主攻汽车制造、精密机械,临港新区的日资中小企业产业园 150余家企业聚焦高端化学品,长宁区的7-Eleven、罗森等零售品牌更是把便利店开遍街头巷尾。
对日本年轻人来说,这里的吸引力藏在“发展加速度”里。
![]()
65%的在沪日籍居民都是这类企业的员工及家属,他们来上海,首先是为了一份“能做事、有奔头”的工作。
而这些在沪日本人的分布呈现清晰的“双核多片”特征。
长宁古北、浦东碧云是传统核心区,古北社区的日籍住户占比超30%,徐汇滨江、静安寺则成了新兴聚集地。
![]()
对日本从业者而言,上海是打破职业瓶颈的“窗口”。
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显示,本土年轻人从事研发岗位的比例仅18%,而在沪日企技术人员占比高达42%。
而这个5.2万人的群体,层次分明、高度多元。
![]()
从职业构成看,这个群体呈现“三极分化”:65%是商务人士及家属,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零售三大行业。
22%是“银发移民”,临港某高端养老社区的日籍入住率就达到这一比例。
剩下的13%是留学生、教师、艺术家等。
古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日系设施和标识,更是直接说明了这一群体的多元化。
![]()
了解完在沪日本人的定居原因与群体特征,再回到最受关注的核心问题:高市早苗的极端言论,是否会让这个群体成为“冲突隐患”?
高市早苗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的言论发酵后,“在沪日本人是扩张工具,开战必成隐患”的说法甚嚣尘上。
但只要结合利益绑定、政策管理和舆论反应分析就会发现,这种担忧值得警惕。
首先要明确的是,在沪日本人的核心诉求是“稳定生活与发展”,虽然这与高市言论引发的 “冲突风险”完全相悖。
但大量长期“扎根”的日本人,早已熟悉上海的各种街道社区,甚至有些面对面都不一定能看出来是日本人。
![]()
虽然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两国贸易总额达3083亿美元,上海占比超35%。
可在沪日企并不在少数,两者关系虽已利益捆绑为前提,可一旦关系紧张,在国家的立场上,这些日企和日本人难免会“政治站队”。
最关键的是,要判断在沪日本人是否构成“隐患”,不妨将视角转向日本本土的对华人态度,通过对比更能看清中国包容环境的本质。
![]()
中日关系紧张时,日本街头的仇恨标语随处可见。
尤其是,东京涩谷、大阪心斋桥等繁华地段,曾出现“拒绝中国游客”“警惕中国资本”等仇恨标语,虽被警方迅速清理,但仍刺痛了在日华人的心。
更令人揪心的是日常歧视:大阪某大学中国留学生在课堂上提及“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当即遭到同学集体排挤,校方却以“言论自由”为由拒绝干预。
![]()
东京一家中华料理店因张贴“欢迎中国游客”海报,遭网络暴力攻击至关闭社交账号。
甚至有日籍华人因“外国人”身份被酒吧拒绝入内,最终需通过诉讼维权才获赔155万日元精神损失费。
受歧视氛围影响,不少在日华人坦言“出门不敢说中文”。
![]()
面对这些问题,日本官房长官仅模糊回应“保护外国人权益”,却未出台具体反歧视措施,这种纵容让偏见持续发酵。
反观上海,从未因国籍差异设置壁垒。
古北社区的网格员会主动帮日籍老人预约疫苗,商场导购能用日语介绍本帮菜,连派出所都配备双语民警处理纠纷。
不过,这些人究竟会不会成为“潜在隐患”还要看未来中日关系的走势如何。
毕竟,还是有友好人士确实存在,比如古林恒雄。
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引发的轩然大波,并非孤立的政治挑衅,而是当前中日关系复杂博弈的集中体现。
![]()
要客观理解这一紧张局面,需跳出单一事件的情绪化解读,从冲突根源、双方立场与利益根基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此次关系升级的直接诱因,是日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危险突破。
11月,高市早苗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公然将“台湾有事”与日本“存亡危机事态”绑定,成为二战后首位正式将涉台问题与集体自卫权挂钩的在任首相。
这一言论绝非口误,而是其右翼执政底色的暴露,直接违背《中日联合声明》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的核心承诺,触碰了中国主权问题的“绝对红线”。
中方的反制迅速且精准:外交部以“奉示召见”规格召见日本驻华大使,这一史无前例的外交表述标志着交涉已上升至国家意志层面。
国防部同步派大驱编队抵近日海,在黄海开展连续三天的实弹演习形成军事威慑。
![]()
文旅部发布赴日旅游提醒、航司开放航线免费退改,一系列组合拳直戳日本经济软肋。
这种层级分明的反制,传递出“核心利益不容妥协”的明确信号。
在这样的严正局势面前,想必这些在沪华人即使有二心也要三思而后行。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应该对这些扎根在沪的日本人,提高警惕,避免隐患。
![]()
在日华人用法律维权对抗歧视的经历,更让我们懂得,偏见从来不是对抗偏见的武器,包容才是。
未来,会有更多不同国籍的人来中国扎根。
![]()
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被极端言论裹挟,而是用制度守住底线,用包容接纳多元,用理性看待差异。
因为能让一个国家真正强大的,从来不是恐惧和封闭,而是自信和从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