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岁的老周是社区老年大学的书法老师,每天伏案练字 4 小时,坐的还是硬木椅,平时最爱吃油条、油饼这类油炸早点,下午总用浓咖啡代替喝水提神。两个月前,他发现排便时总感觉肛门有 “异物卡着”,偶尔擦拭会有淡粉色血迹,觉得是练字久坐 “压的”,没当回事。直到上周参加书法比赛,久坐 3 小时后突然肛门剧痛,连笔都握不住,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是混合痔脱出,已经形成了环状血栓。
![]()
肛肠科医生透露,现在门诊里 40 岁以上的痔疮患者占比超 70%,很多人像老周这样,把 “久坐、重口” 当成习惯,直到疼痛影响生活才就医。其实痔疮的预防藏在很多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里,今天就从不同生活场景出发,聊聊 40 岁后该如何避开痔疮的 “隐形陷阱”。
40 岁后痔疮扎堆,不只是 “老了” 那么简单
通俗而言,痔疮是肛门周围的静脉血管,因长期受压、负荷过重,造成血液淤积、血管扩张,最终形成的“小疙瘩”。人至四十,诸多状况进入高发期,此乃 “生理变化” 与 “生活习惯” 双重叠加所致。生理机能渐改,生活习性经年累积,二者交织,问题易现。
血管和肠道都在 “老化”:40 岁后,肛门周围的静脉血管弹性会像用久的橡胶管一样变差,血管壁变薄,稍微受力就容易扩张。与此同时,肠道蠕动趋缓,粪便于肠道内滞留时间延长,渐趋干硬。排便时需更用力,这便会给血管增添额外压力。
![]()
生活里的 “隐形压力源” 藏不住了:40 岁左右的人大多有固定的生活习惯,比如老周这样的久坐从业者、经常出差坐车的上班族、喜欢宅家追剧的人群,肛门长时间处于压迫状态。再加上饮食上偏爱油炸、辛辣、过咸的食物,喝水不规律,这些看似平常的习惯,其实都在悄悄 “透支” 肛门健康。
相关数据表明,人过四十,痔疮发病率每年递增 8%。近半患者因长期漠视早期症状,致使原本简单的内痔发展成需手术治疗的混合痔,足见及时关注之重要。痔疮不仅会引起排便疼痛、肛门瘙痒,长期便血还可能导致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40 岁后做好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40 岁后防痔疮,这 5 个 “习惯陷阱” 一定要避开
医生强调,痔疮的预防核心是 “减少血管负担”,40 岁后身体调节能力下降,以下 5 个容易被忽视的坏习惯,一定要及时纠正:
![]()
1. 久坐不动 + 坐姿不端正
很多人觉得 “坐着比站着轻松”,但对肛门来说,久坐就是 “持续压迫”。尤其是像老周那样坐硬椅子、跷二郎腿,或者弯腰驼背坐着的人,肛门部位的血液循环会严重不畅,血管长期处于充血状态,慢慢就会形成痔疮。
2. 饮食偏爱 “重口 + 精细”
40 岁后很多人口味变 “刁”,要么顿顿离不开油炸、烧烤、麻辣香锅,这些食物会刺激肠道和肛门血管,导致血管扩张。要么只爱吃白粥、白面条、糕点等精细食物,肠道里缺少膳食纤维,粪便容易干结,排便时需要用力挤压,给肛门血管带来巨大压力。
3. 用咖啡、浓茶、饮料代替白开水
不少人觉得 “喝咖啡、喝茶也算补水”,但浓茶和咖啡里的咖啡因会让肠道水分流失,反而加重便秘;碳酸饮料、果汁饮料里的糖分和添加剂会刺激肠道胀气,让排便更费力。40 岁后肠道本身就容易干燥,喝水不足会让粪便变硬,排便时用力越大,肛门血管压力就越大。
![]()
4. 长期憋便 + 排便时玩手机
40 岁后工作生活忙碌,很多人会因为开会、做家务、追剧而刻意憋便,粪便在肠道里停留时间越长,水分流失越多,就越干燥。还有人排便时喜欢玩手机,一蹲就是 15-20 分钟,肛门长时间处于下坠状态,血管容易充血。
5. 缺乏运动 + 体重超标
40 岁后很多人运动量明显减少,要么宅家要么久坐,身体代谢变慢,容易出现体重超标。腹部脂肪堆积过多,会对盆腔与肛门血管形成压迫,致使血液循环受阻;加之缺乏运动,肠道蠕动迟缓。在这双重因素作用下,罹患痔疮的风险将显著攀升。
其实痔疮的预防,本质上是对生活方式的 “温和调整”。40 岁后身体不再像年轻时那样 “抗造”,但只要避开久坐、重口、缺水这些坏习惯,多关注肛门的细微变化,就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毕竟,无需承受疼痛之苦,不用刻意规避日常活动,能惬意自在、无拘无束地享受生活,这般舒泰安然,方为至真至切的幸福所在!
![]()
如果出现肛门疼痛、便血、异物感等症状,别羞于启齿,及时去医院肛肠科检查,早期调整习惯或简单治疗就能缓解,千万别硬扛拖成慢性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