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无锡人,成为中国洋务运动中的“隐形关键人物”。
1878年,在李鸿章主持下,上海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官办机器棉纺织工厂——上海机器织布局,成为洋务运动的重要标志之一。
之后,李鸿章委派无锡人杨宗瀚总办上海织布局事务,精明强干的杨宗瀚很快就表现出不凡能力,因而备受赏识。
但意外很快到来,1893年,上海织布局突发大火,机器设备原材料悉数被毁,杨宗瀚也因此而被革职,辞官归里,回到无锡。
不过,杨宗瀚并没有因此消沉,凭借数年经营织布局所取得的经验,杨宗濂、杨宗瀚两兄弟筹资24万两白银,成功创办了无锡第一家民营企业——业勤纱厂,由此成为无锡近代民族工商业最早的拓荒者。
纱厂第一根大烟囱让无锡人开了眼界,在此后十几年中,荣德生等实业家陆续在无锡开办工厂,使得无锡民营企业在国内开枝散叶,正是从这时候开始,无锡这座百年工商名城站上历史舞台的C位。
昔日的历史荣光现如今已经沉淀为无锡民营经济的深厚底蕴,当下,无锡民营经济正迎来新⼀轮发展机遇。
前不久,江苏省企业联合会发布“2025江苏百强企业”、“2025江苏制造业百强企业”和“2025江苏服务业百强企业”三项榜单。
百强企业榜单中,无锡31家企业荣登江苏百强企业榜单,居全省第一;
27家企业入围江苏制造业百强企业榜单,又是全省第一;
30家企业入围江苏服务业百强企业榜单,列全省第二,
这些入榜企业中间,民营企业占据绝对数量优势。
这份成绩单如同⼀⾯多棱镜,既映照出无锡企业的整体实⼒,也折射出民企顶尖梯队的潜力,轻舟已过万重山,无锡民营经济已经由⾼速增⻓驶入⾼质量发展转型的深⽔区。
在此背景下,无锡民营经济将会以怎样的“姿态”实现突围?
传奇的工商血脉又将如何驱动这艘“巨轮”继续前行?
01.
第一问:民企能不能搞“高科技”?
早在民族工商业发展初期,民企能不能上“高科技”这个问题便在无锡得到解答。
上个世纪20年代末,荣德生每逢建立新厂或扩充旧厂,都要从国外不惜重金购买最先进的机器设备,通过更新设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得工厂产量增长迅速,盈利能力随之大大提高。
这份万事求新的开拓创新精神传承至今并未淡去,时间拨回当下,今年2月份,江苏开展了一场重磅的民营企业座谈会。
参加会议的无锡企业包括帆软软件、银河航天、日联科技和朗新科技等,这些企业,正是无锡专注在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上的“破浪者”。
其中,帆软尤其值得关注。
这是一家颠覆大众行业认知的企业。它坚持从不融资、坚决不上市、常年盈利、豪爽给员工分钱,着实是软件圈的一朵“奇葩”。
但“行为的反常”却不妨碍帆软战报的告捷。在那次民企座谈会上,帆软报出了一组数字:
连续8年位居中国商业智能和分析软件市场占有率第一,累计合作客户超过3.6万家,服务了恒力集团、海澜集团等中国500强企业359家,制造业100强中合作了80家。
并且,在中国所有的BI厂商里,冲破10亿元营收大关的,帆软是第一个。
想要做到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连战连胜,帆软最强有力的“武器”之一,便是牢牢把握“数字生产力”。
过去十年里,帆软长期专注于数据领域,围绕客户需求拓展业务。从给IT部门使用的数据分析工具FineReport到非IT部门数据分析工具FineBI,以及用于大屏动态数据分析的FineVis,零代码使用的简道云等等,以其简单、好用、价格适度等特点赢得了用户和市场。
在徐工集团,帆软助力建设的大数据应用分析平台,实现了设备综合利用率提升53%,生产效率提升39.1%;
在南京东华智能转向系统有限公司,帆软助力建设的“生产运营管理”系统,项目落地一年内,公司产量增长达22%,生产防错覆盖率从60.2%提升至80%。
除了帆软软件,参与江苏民企座谈会的朗新科技,同样是无锡民营企业中“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在无锡,民营企业不只是科技创新的参与者,更是定义者和引领者。
就在不久前,朗新科技的“朗新九功AI能源大模型数据分析智能体”在自然语言转SQL的国际权威评测基准BIRD-Bench上斩获执行准确率与查询效率的全球双料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占据BIRD-Bench榜单前二位半年以上的两家美国顶尖企业,分别是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谷歌,想要超越他们,难度可见一斑。
作为一家深耕电力新能源领域的科技企业,朗新此前敏锐意识到行业庞大的数据管理需求。
“从发电预测到能源调度,数据场景复杂且专业,与AI技术具有高度适配性。”
提前意识到这一点,朗新早在2012年成立AI研究中心,致力于计算机视觉及图像识别等领域的研究; 2023年,成立AI研究院,全力投入“AI+能源”的研发与应用; 历经2年的埋头探索,赶在今年7月的链博会上,正式发布“朗新九功AI能源大模型”。
如今,朗新九功大模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广东、山东、浙江等电力市场核心区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能力。
当然,无锡民营企业的高新技术攻坚不局限于一两家企业的单点突破,而是一片生态的蔚然成型:
日联科技,以微焦点射线源全链条自主创新为核心,突破纳米级开管式X射线源量产瓶颈,构建起服务于半导体、新能源电池和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的智能检测装备矩阵。
卓胜微,专注射频前端芯片领域,国内射频芯片领域唯一全产品系列的集设计和制造一体化的上市公司,用十年不到的时间成长为国内射频芯片领域的头部企业……
在这条路上,每一家踏实前行的民营企业,都是点亮“无锡智造”未来的一盏灯。
02.
第二问:人才为什么选择无锡民企?
去年年底,一则重磅消息传出:
特斯拉中国厂长,即将跳槽进一家无锡的“隐形冠军”企业。
作为特斯拉中国工厂的“关键人物”,自从前段时间传出离职的消息后,他的去向就一直被密切关注,此前有传闻称他将去往小米汽车,最终,神秘的新东家终于浮出水面,正是远景科技集团旗下的远景能源。
要知道,技术可以更新迭代,模式可以复制照搬,但人才始终是保持一家企业保持鲜活和创新的“内部驱动力”。
远景能源如何吸引来特斯拉的“中国厂长”,第一点,必然是远景能源自身的强大实力。很多人不知道,远景算是无锡民企中的“明星”,亦是国内新能源赛道的“王牌”,屡次被业界视为“黑马”。
2007年成立以来,远景科技集团用不到10年的时间成为中国第三、全球第八大风机设备厂商;
营业收入从运营初年的3亿元增长到2019年231亿元,盈利能力在业内位列前茅;
千余人的员工团队人均创造的营收是其风能同行业者的3~5倍,甚至超越了华为、苹果和谷歌
相中远景能源“远大前景”的绝不止一个特斯拉厂长,还有前波音飞机公司资深工程师孙毓平、前维塔斯技术总监、前美国福特汽车全球动力传动及整车技术首席总监......
业外人士觉得这是巧合,但业内人都清楚,这是远景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厚积薄发的结果,他们选择远景能源恰恰证明:
从无锡江阴走出的远景集团,在吸引顶级人才这方面的“磁力”,已经不弱于北上广的一线大厂。
无锡民营企业的关键词不只“引才”,与此同时,巧用“校友网络”的撬动作用,同样是借势的一种方式。
今年8月,专注于储能领域的江南大学校友企业果下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即将冲刺IPO。
2019年,三位江大校友冯立正、张晰与刘子叶瞄准储能这一关键赛道,在上海起步,共同创立了“果下科技”。
尽管在上海发家,但这家快速崛起的新能源“独角兽”,却拥有正宗的无锡“江大”血统。在江大校庆60周年活动中,他们与校友陈俊德看对了眼,出于对校友的信任与看好,陈俊德果断投下500万元首轮资金,支撑果下科技“破土而出”。
属地优势诚然是吸引冯立正团队从上海回到无锡的原因之一,但“江大校友”在创业初期的雪中送炭,才是打动团队的最好解释。
依托江南大学,无锡以高校、校友和城市的情感联系为纽带,带动资本、项目、人才等要素,已经建立了集聚了一套完善的“校友经济组合牌”。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校友经济”的物理载体——江南大学,正是近代民族实业家荣德生所创办。据记载,荣德生对教育事业也极为重视,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振兴国家的根本。为此,他在家乡先后创办了 10 所乡村小学、1 所职业中学、1 所普通中学。
历史的深度总会在某一刻形成互文,时间回到当下,“合伙人”的故事还在继续。
围绕“校友经济”,无锡民营经济能发挥出的潜力从今日看来远未见顶,今年举办的太湖人才发展大会上,其中子活动2025校友经济双招双引合作交流会尤其引人瞩目。
这里有朋友、有项目,还有一个个正待浇筑的梦想。
江南大学校友会邀请二十余位校友企业家参与此次活动,这些校友企业家来自不同领域,涵盖高新技术、智能制造、金融服务等领域,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该行业的大佬。
凭借“校友圈”这一聚拢平台,现场发布14个校友投资合作项目成果,累计投资金额122.5亿元。其中对于创业创新人才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值得关注的是,活动上,无锡市校友企业家联盟正式揭牌成立,首任轮值主席由江南大学校友、果下科技创始人冯立正担任,从无锡民营企业的“新血液”到“老前辈”,果下科技同样在用“校友链”促成“创新链”。
在无锡,人才从来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数字,而是生态的产物。
03.
最后一问:如何让无锡民企的脊梁更加挺拔?
1894年,杨氏兄弟筹办业勤纱厂时,有一个关键点其实是鲜为人知的:
他们没有像张謇的大生纱厂那样申请“二十年内百里之间不得有第二厂”,谋取在无锡独家经营的“专利权”。
正因如此,后来振新、广勤、申新、豫康、庆丰、丽新等厂才得以相继建立。
还有一件趣事,当时,有一位钱庄的年轻人经常来到业勤纱厂账房送款,见到纱厂盈利丰厚,不禁露出羡慕之情。这位年轻人名叫荣德生,日后他将成为叱咤商海的一代巨子。
两个故事指向同一个道理:
开放而不是封闭,创新而不是附势,由此衍生,形成无锡近代企业家的风气,最终成长为“比学赶帮超”的锡商文化基因,使无锡民企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这份基因延续至今,始终不曾磨灭。
就在去年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很多无锡企业都收到了一份来自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无锡市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
从各级行政服务的办事态度和效率、兑现效果,到人才引进、培养与管理到企业融资的便利性,调查里每一问都在聚焦民营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具体诉求,同时还有一系列邀请企业充分表达意见的开放式问题。
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什么样的营商环境,无锡深谙其道。
无锡制定出台《关于优化金融供给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缓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召开“465”现代产业集群与金融业融合发展大会,为全市33家银行与3814家企业搭建银企授信合作平台;
今年无锡深入实施“民营经济21条”,出台《无锡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5》,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条”等政策措施;
为了让好政策精准快速直达企业,升级“无难事、悉心办”锡企服务平台至3.0版,推出“e政通”“企业+”“码上答”“零距离”常规栏目,累计触达经营主体346.3万次,向10万家企业兑现惠企资金14.04亿元……
开放包容营商环境的“魔力”在数据中不断体现,今年上半年,无锡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5187.86亿元,占GDP比重达67.1%,贡献了68.8%的经济增长动能,甚至,无锡的民企“能量”还在提升。
其实,同样是加大政策力度、补贴广度,为何无锡能打破这层发展“天花板”?这也是许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破局就在于两个字:
尊重。
11月1日,第六个“无锡企业家日”——无锡民营经济人士主题活动举办,这个节日,便是无锡以城市之名向奋斗在各行各业的企业家致敬,回馈给无锡民营企业家最好的礼物。
有人说,企业的竞争本质是城市的竞争,无锡所做的,不仅是出台政策,更是搭建一个让企业敢投、能创、有机会赢的舞台,一个能让民营企业受到尊重和关怀的“ 场域”。
无锡尊重自己百年工商文化的根基,也尊重今天民企的奋力生长,同样尊重每一次加码的决心,对于无锡这艘正在航行的“巨轮”来说,它会关心每一个“乘客”的去处。
下一个五年,下一个十年,我们仍在期待这座百年工商名城更多的精彩故事。
![]()
近期热门文章推荐
回复关键词阅读
- 滨湖区的咖啡店,正在治愈我的精神内耗(关键词:咖啡店)
红星美凯龙老板废掉了(关键词:红星美凯龙)
阿满百香鸡大战紫燕百味鸡,为何选择南京(关键词:紫燕百味鸡)
新质蛋白赛道,无锡高新区用“顶级阵容”杀进来了(关键词:新质蛋白)
清华大学,为什么会在这里进行一场AI赋能科研的深度布局(关键词: AI布局 )
江浙皖“C城”暗战:徐温二州争万亿,蚌埠突入高端局(关键词:江浙皖暗战)
- 江苏,依旧是最坚定的出海者(关键词:出海)
- 如果不是苏州这个园区,中国自动驾驶第一股可能要晚来两年(关键词:苏州园区)
80岁的上海财阀,依然强得可怕(关键词:上海财阀)
3年从0到25亿,惠山经开区相准了这批新能源“千里马”(关键词:惠山经开区)
一支穿云箭,中国创新药出海千军万马来相见(关键词:创新药出海)
淮安低调王氏兄弟,硬控国内两大产业(关键词:淮安)
常州龙头200亿砸向淮安,这个全球第一稳了(关键词:常州龙头)
一千年的二泉映月,值得出一个这样的文旅爆款(关键词:文旅爆款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