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一个家,被狗咬了,反击了,最后却要千里迢迢从北京请律师来为自己讨公道。这背后藏着的,是比恶犬更伤人的东西。
“小地方”的人情,与“大城市”的法理
![]()
山西那桩狗咬人反杀的案子,每多看一遍资料,心里的石头就更沉一分。
申家人的遭遇,简直是把一个普通老百姓逼到了墙角。脚上被咬出两个大口子,那种钻心的疼和瞬间的愤怒,谁能体会?出于本能的反击,摔死了那条恶犬,结果呢?等来的不是安抚,而是围殴,最终酿成了无法挽回的命案。
这事儿换谁身上,都堵得慌。
但最让我五味杂陈的,是他们接下来的选择放弃本地律师,执意要找北京的李圣律师。
这个决定,看似舍近求远,实则把咱们这个社会最现实、也最无奈的一面,血淋淋地扒了出来。
不是不信,而是不敢赌
![]()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本地律师难道就不专业吗?
当然不是。这根本不是一个专业能力的问题,而是一个“环境”问题。
在一个熟人社会里,人情关系就像空气,无处不在。本地律师常年在这里执业,抬头不见低头见,法院的、公安的、甚至对方当事人的亲朋好友,都可能是他圈子里的人。你让他为了一个案子,彻底撕破这张网,把所有潜在的人情世故都抛开,只认法理,这太难了,几乎是在为难人性。
申家要的是什么?他们要的是一份不掺水的公道。他们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上,输不起了,也赌不起了。他们怕的,是那张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关系网”。怕自己的委屈,在层层叠叠的人情面前,被稀释、被曲解,最后不了了之。
选择北京律师,就是选择一个“局外人”。
这位律师不属于本地的任何圈子,他眼里只有案卷、证据和法律条文。他不需要考虑办完这个案子还要和谁吃饭,也不需要顾忌会不会得罪某个“人物”。这种纯粹的、不受干扰的立场,正是此刻申家最需要的救命稻草。
![]()
律师的天职,与受害者的底气
说到底,这件事戳中的是所有普通人的痛点:当我们遭遇不公时,我们手里的法律武器,会不会因为各种“关系”而打了折扣?
律师的天职是守护公平正义。可当律师本人也深陷在复杂的人情世故中,他还能不能百分之百地保持锐利?我不是在质疑任何一位律师的职业操守,我只是想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那些潜在的顾虑,那些为了长久立足的权衡,都可能在不经意间,磨掉本该有的锋芒。
而北京律师带来的,不仅仅是法律专业知识,更是一种“我与本地毫无瓜葛”的底气。
这份底气,能让他毫无顾忌地为申家发声,把“被狗咬反击遭围殴”这个完整的逻辑链条清晰地呈现给法庭,让所有人看到,这一切悲剧的源头到底是什么。
当公道需要绕一个大圈子,甚至跨越几百公里才能抵达时,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哀。申家的选择,是对本地司法生态投下的一张不信任票,也是一个受害者家庭在绝境中,为自己争取最后一点确定性的悲壮自救。
![]()
这件事无关地域偏见,只关乎一个最朴素的期待:正义,不该被人情世故所绑架。每一个走投无路的受害者,都有权利得到一个不掺杂质的说法。
大家觉得呢?申家这种“舍近求远”的做法,究竟是普通人维权的智慧,还是我们法治环境里一声无奈的叹息?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来源
1. 《山西“反杀”恶犬案当事人:家属已委托北京律师,周五将进行会见》封面新闻
2. 《山西男子“反杀”咬人恶犬后涉嫌故意伤害致死,家属为何异地聘请律师?》大风新闻
3. 《山西运城“狗咬人”事件反杀者被刑拘,家属发声》潇湘晨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