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4年12月的渤海湾风高浪急,长荣“EVER MILD”号货轮在海上漂了整整11天。
这艘货轮此前曾秘密参与对台军售运输,此刻却因未按规定悬挂五星红旗被天津港拒绝入港。
为何一个千亿帝国会做出如此自毁长城的决策?市场最终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
悲剧的序幕
1968年,43岁的张荣发,带着一身从海运底层摸爬滚打的经验,创办了长荣海运。
说起来,他的创业本钱实在寒酸,只有一艘跑了15年的旧杂货船,而且还背着没还完的贷款。
可就是凭着这“小虾米对大鲸鱼”的拼劲,张荣发硬是在夹缝中闯出了一片天。
![]()
创业初期,长荣海运主要做两岸相关的散货运输,这是长荣的“发家之路”。
上世纪90年代后,大陆的芯片、电子产品等产业快速发展,这些高附加值货物成了长荣的主要承运商。
靠着这份互信,长荣从单一的海运公司,慢慢拓展到航空、酒店领域,最终做成了千亿新台币规模的商业帝国。
![]()
![]()
谁也没想到,张荣发2016年去世,其儿子接手后,长荣的画风彻底变了。
2024年8月的巴黎奥运会期间,本该是长荣旗下桂冠酒店赚口碑的好机会,却闹出了轰动全网的“国旗风波”。
当时有大陆旅游博主入住巴黎长荣桂冠酒店,发现客房区挂着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旗帜,唯独少了中国国旗。
![]()
后来才知道,原本酒店是挂了五星红旗的,是一位台籍经理特意要求工作人员剪掉的。
酒店里的中餐行政主厨三次向高层抗议都没管用,这段视频传到社交平台后,瞬间引发轩然大波。
![]()
![]()
住客们纷纷集体退房表示抗议,国台办后来也明确表态,决不允许这种“吃饭砸锅”的事发生。
这事的热度还没完全消退,2024年12月,长荣又曝出了“隐秘货物运输”的争议。
旗下货轮“EVER MILD”申报的是运输“工业机械配件”,可实际航行轨迹却偏离了常规航线。
![]()
![]()
更严重的是2025年1月的天津港滞留危机,还是那艘“EVER MILD”货轮,抵达天津港时,既没按两岸航运惯例悬挂标识旗帜。
船员证件上还出现了有争议的表述,按照通行规范,港口只能拒绝它进港。
这一滞留就是40多天,这艘货轮每天的燃油消耗就超过20万美元,这些天下来光燃油钱就烧了近百万美元。
![]()
精神内核的断裂
长荣的悲剧,根源在于其精神内核的彻底断裂,即创始人张荣发的稳健哲学被后任者的投机行为所取代。
张荣发一辈子做生意都讲究“积谷防荒”,宁可租船也不盲目扩张,稳扎稳打。
他对大陆的情感,也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一些实打实的善举,为长荣在大陆积攒了相当不错的口碑。
![]()
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他捐了1000万美元,2013年芦山地震,又是1000万美元。
这份格局与担当,让长荣早年在大陆市场积累了极好的口碑,两岸业务合作也始终顺风顺水。
可惜的是,随着张荣发在2016年离世,这份“商业理性与身份认同”的宝贵遗产,似乎被新一代管理者丢进了太平洋。
![]()
长荣这条大船,开始偏离航向,舵盘被一股政治投机的歪风邪气所操控,最终驶向了一条充满危机的歧路。
后接手的管理团队,引入了不少倾向“多元合作”的高管,说白了就是想疏远大陆合作网络。
而且长荣的管理层好像总觉得“商业行为与立场无关”,多次在敏感问题上试探边界。
![]()
早在2022年,长荣就因为船舶标识问题遭到过大陆港口的警告,可当时管理层没当回事,没做任何整改。
这种长期抱有侥幸心理的行为,是其“精神内核断裂”的最直接体现,最终导致了“自毁长城”的恶果。
![]()
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在9月11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回应此事,强调“希望长荣集团秉持民族大义,站稳立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这番话,再次亮明了大陆的底线,可惜长荣的管理层似乎并未真正听进去,反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商业边界的挑战
长荣集团的一系列行为,本质上是对商业与政治边界的疯狂挑战,是一种在刀尖上跳舞的冒险。
2024年12月,长荣旗下的“EVERFRONT”号货轮执行了一次特殊任务,船上承载着38辆美制M1A2T主战坦克。
![]()
这批坦克是台湾地区2019年斥资405亿新台币向美国采购的,长荣却在运输过程中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隐瞒手段。
全程关闭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将军火藏匿在普通集装箱中,这无疑是在故意规避检查。
![]()
这种行为,已经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被卷入了国际政治的博弈,甚至甘愿为“台独”分裂势力充当“运输工具”。
![]()
对台军售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是威胁台海和平稳定的危险行为。
长荣集团甘愿为“台独”分裂势力充当“运输工具”,这种“吃里扒外”的操作,彻底激怒了大陆民众。
![]()
更让人看不懂的还有造船订单的操作,2024到2025年间,长荣要订新船,大陆船厂给出的报价比日韩船厂低15%。
交付周期还能缩短3个月,可管理层却偏偏把50亿美元的订单全给了日韩船厂,负责人还公开说“优先选择长期合作方”。
这种表态不仅让大陆合作伙伴心寒,更违背了基本的商业逻辑。
![]()
要知道,大陆市场是长荣的核心利润来源,2021年其近九倍的净利润增长,核心动力就来自大陆市场的强劲需求。
一边靠着大陆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一边刻意疏远大陆,这种“过河拆桥”的做法,本质上是在自断后路。
![]()
信任资产的崩塌
长荣的损失已远不止一艘货轮的滞港,其多年积累的信任资产正在全面崩塌,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最先受影响的是旗下酒店业务,巴黎桂冠酒店因为拒绝升挂五星红旗,被全球华人抵制。
携程、美团等主流平台第一时间下架了长荣旗下的巴黎桂冠酒店商品,全国五十多个华人侨团公开抵制。
酒店直接损失超过2亿元,酒店本来是企业的形象窗口,这下变成了负面典型。
![]()
货运主业受到影响,两岸高附加值的芯片、电子产品运输订单锐减,企业的营收大头被“卡脖子”。
50亿美元船舶订单没有给我国船厂,等于自己割断了供应链最关键的一环。
外界普遍认为,长荣这不是分散风险,而是主动放弃全球最大船舶市场的成本优势。
自天津港那个事发生后,长荣的多艘货轮在大陆港口通关时,审核变得比以前严格多了,通关时间足足延长了3到5倍。
![]()
还需要额外支付的滞港费、仓储费累计下来超过2000万美元,部分两岸直达航线因为信任危机停航。
运输成本一下子增加了30%,原本赚钱的航线也变得利润微薄,长荣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最明显的就是客户流失,光是2025年一季度,长荣就损失了超过12亿美元的运输订单,相当于80多亿人民币。
![]()
酒店业务更是惨不忍睹,不少平台下架了长荣旗下酒店的产品,酒店入住率从之前的75%一下子跌到了32%。
单月营收损失就超过6000万元,不少分店都面临着缩减规模的困境,这就是信任崩塌的代价。
商业世界讲究诚信和规则,企业想在我国市场持续发展,必须尊重“一个中国”原则,这不仅是政策要求,更是市场规律。
![]()
结语
长荣的悲剧,本质上是精神内核的衰败,它警醒所有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在于尊重核心价值。
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商业与政治高度统一,缺乏战略定力的企业将寸步难行。
你认为企业最重要的‘护城河’是什么?是技术、资本,还是别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