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又降了!”——这是最近酒圈里最频繁的一句开场白。
过去一瓶难求的飞天,如今从柜台搬到朋友圈,价格一路从三千滑到两千、一千七,甚至有人在群里甩出1499的“跳楼价”。这不是促销,是恐慌。
**泡沫破了,响声比想象大**
白酒被当成“液体房产”炒了十年:限量、提价、囤酒、讲故事,把一瓶53度的液体炒成硬通货。可当“金融属性”这四个字被写进PPT,它就不再是酒,而是筹码。
筹码最怕什么?信心崩塌。一旦没人相信“明年还能涨”,囤酒的人就成了砸盘的人。黄牛、经销商、老酒客,谁手里不是几百箱?现在一起往外涌,价格就像滑梯,越滑越快。
![]()
**病根早就埋下,只是现在才疼**
1. **基建和地产熄火**——过去甲方一瓶茅台就能换一张批文,如今工地少了,酒桌也散了。
2. **年轻人换口味**——90后、00后把“面子消费”换成“悦己消费”,低度果酒、精酿、气泡酒才是他们的“社交货币”。
3. **库存压顶**——行业平均库存去化周期900多天,相当于今天酿的酒,三年后才有空位摆上货架。
![]()
**最新现场:三个新信号**
**信号一:黄牛开始“割肉”**
5月散瓶飞天批价一度逼近2500元,比年初又掉近一成。黄牛群里不再晒“今天又抢到几箱”,而是晒“亏本出,只求回血”。踩踏式抛售让价格失去最后的安全垫。
**信号二:i茅台悄悄“抢饭碗”**
茅台官方APP“i茅台”把抽签购酒做成日常,消费者线上预约、线下提货,绕开经销商。看似稳价,实则把传统渠道的“配额红利”直接清零。经销商从“躺着赚差价”变成“和官方抢客户”。
![]()
**信号三:白酒开始“调酒”**
为了讨好年轻人,酒企把白酒兑进气泡水、混进咖啡、装进易拉罐。低度、轻负担、微醺感,成了新品关键词。过去讲“越陈越香”,现在喊“今晚不宿醉”。
![]()
**冬天不是终点,是过滤器**
每一次泡沫破裂,都是一次行业大扫除。
• 投机者离场,留下真正懂酒的人。
• 渠道瘦身,让价格回到消费者愿意买单的区间。
• 产品创新,把白酒从“权力象征”拉回“好喝”本身。
就像20年前家电价格战淘汰杂牌,10年前光伏寒冬洗掉过剩产能,今天的白酒也在重复同一套剧本:先疯狂,后出清,再重生。
![]()
**最后一杯酒,敬实干者**
未来十年,白酒不会再是“液体黄金”,却会回归“液体快乐”。谁能把酒做得更顺口、更健康、更懂年轻人的场景,谁就能在下一轮春天里举杯。
至于那些还做着“囤酒翻倍”美梦的炒家,市场已经给出答案:时代变了,酒杯也空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