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双重驱动下,中国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大步迈向世界舞台。为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进而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构建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这一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
招商局集团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其独特的“前港-中区-后城”(Port-Park-City, PPC)模式在吉布提自贸区的开发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通过与当地政府的紧密合作,招商局集团不仅成功建设了多哈雷多功能港,还推动了吉布提国际自贸区的开园,为当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一、全球背景下的吉布提自贸区开发
1.1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阶段,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挑战。吉布提,作为连接欧洲、亚洲和非洲三大洲的关键海上通道,其独特的地缘战略位置和现代化港口设施,以及政府推动的贸易自由化政策和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使其成为全球贸易的关键节点。
在当前全球经济调整和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的背景下,吉布提的战略重要性尤为突出。中国与吉布提的合作,如亚吉铁路的建设,以及中国在吉布提建立的保障基地,都体现了多边贸易体制在实际操作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然而,区域经济合作与自由贸易区建设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吉布提,作为东非地区的重要门户,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招商局集团选择吉布提作为PPC模式海外实践的重要一站,这一决策是基于对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深刻洞察。
正如招商局集团在吉布提的多个项目和合作案例所展现的那样,包括吉布提特别展示综合体的建设以及与吉布提在新能源项目上的合作,这些举措不仅使吉布提老港区旧貌换新颜,更展现了吉布提宏伟的发展蓝图,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可持续发展。
1.2国际合作的新机遇
当前,我国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城市建设项目多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主要的建设模式包括BOT(建设-运营-移交)、PPP(公私合营)等,这些项目不仅解决了东道国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瓶颈问题,还为企业开拓了市场,达成了共赢局面。然而,此类项目对城市建设的深层次影响有限,双方互惠互利的关系缺乏深度。
相较之下,PPC模式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使其能够全方位、深层次地融入产业布局与城市建设之中,从顶层设计的战略高度,将城市雕琢成集贸易往来、商品集散、金融服务、资源调度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发展综合体。
PPC模式的实践,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能够系统性地解决东道国产业升级的瓶颈问题,全面促进两国间的融合与共享,共同构建与东道国紧密相连的“利益共同体”。这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正如招商蛇口在吉布提实施的PPC综合开发模式所展现的那样。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吉布提的自贸区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还为中非乃至全球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例如,吉布提自贸区的开发有助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并通过免税政策和物流支持吸引外资,从而推动了吉布提经济的多样化。
此外,吉布提自贸区的建设被视为中非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未来五年内预计吉布提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从20亿美元增至60亿美元,这表明了自贸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招商局集团采用的PPC模式,通过将港口、产业园区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实现了社会效益的提升,体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
吉布提国际自贸区 图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二、PPC模式的演进与吉布提实践
2.1PPC模式的起源与发展
近年来,新经济地理学、新结构经济学等在对经济开发规律的认识上,成功解释了工业集聚现象、地区间差距成因以及经济开发路径等问题。PPC模式,即“前港—中区—后城”,起源于招商局集团在深圳蛇口片区的长期运营经验。
该模式以港口先行、产业园区开发跟进、配套城市功能为核心理念,形成港产城一体化开发格局。该模式不仅推动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更为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战略支撑。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PPC模式逐渐走向国际,成为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工具。例如,招商蛇口在吉布提实施PPC综合开发模式,“丝路驿站”在多地复制该模式,均体现了PPC模式在促进区域联动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实际成效。
PPC模式,亦称“前港-中区-后城”(Port-Park-City)模式,乃招商局集团基于深圳蛇口片区长期运营经验提炼出的港口开发运营战略,故而又称“蛇口模式”。在此模式中,港口、园区、城市被视为“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整体生态圈,以港口为先导、产业园区随后跟进、配套城市功能逐步开发的方式有序推进,构筑港产城一体化开发格局。
PPC模式作为典型的政企合作型城市开发模式,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上述生态圈的整体联动发展,有效整合政府、企业及各类资源,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关键战略举措。当前,PPC模式已在白俄罗斯、斯里兰卡、多哥等国落地实践,并形成了一套规划先行、港口导入、联动开发、综合运营(PIDO)的成熟经验体系。
与常见的政策主导或技术导向的传统城市规划建设相比,PPC模式的执行逻辑以市场经济为核心,其精髓在于推动产业升级。因此,一方面,PPC模式的运行需要遵循基本的经济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其最终将延伸至城市建设领域。
尽管企业在推动城市建设、完善公共事业、提升社会福利等配套建设方面被认为具有强烈动机,但显然这些事项已超越经济开发范畴,相关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亦会对PPC模式的成败产生影响。
2.2吉布提自贸区的历史机遇
吉布提,这个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中转站。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贸易持续发展,吉布提政府提出“2035愿景”计划,旨在把吉布提打造成“红海灯塔”,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近年来,中吉合作有力推动两国发展战略对接,为吉布提实现“红海灯塔”愿景注入强劲动力。中吉合作建设了连接吉布提与埃塞俄比亚的经济大动脉——亚吉铁路、东非地区现代化港口——多哈雷多功能港以及东非地区最大的自贸区——吉布提国际自贸区,为吉布提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中国在吉布提共建“一带一路”的10年期间,该国经济实现了显著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连续多年保持了平均5%以上的增长率。招商局集团正是看中了吉布提的这一历史机遇,通过PPC模式,积极参与吉布提国际自贸区的开发,助力其实现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
吉布提国际自贸区由招商局集团、大连港集团等中资企业共同参与投资及运营,规划总面积48.2平方公里,目前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已有20多家非洲和中国企业签署了入园意向书。
2013年,吉布提政府正式出台了“2035愿景”计划(Djibouti Vision 2035,以下简称《愿景》)。《愿景》提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吉布提的GDP年增长率在2024年预计为2%,而人均购买力平价GDP有望在2027年达到5179.44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预计到2024年,吉布提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达到约40.9亿美元,而人均GDP预计为3496.5美元。
这些数据表明,吉布提在实现其2035年成为“红海灯塔”并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的目标上,正朝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进。其主要发展目标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结构性经济转型,实现强劲稳定的可持续增长,使人均收入翻三番,创造超20万个就业岗位,将失业率降至10%左右,减少三分之一贫困人口;
其二,提升人类发展指数,具体举措包括缩小贫富差距,提供更公平的能源、饮用水和基本医疗服务。[11]为了更好地实现发展目标,吉布提提出了五大支柱战略。
其中,发展重心在于通过经济自由化、对外开放、推动私有经济发展及吸引外资,将吉布提打造为东非地区的物流、信息、金融三大中心。招商局项目正是吉布提围绕港口物流业,完善产业链、创造就业、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促进增长,助力实现部分“2035年愿景”计划的关键实践。
三、吉布提自贸区的开发策略
3.1精准定位:港口经济的双重路径
吉布提自贸区的开发,首先依赖于港口的精准定位。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吉布提已成为东非地区重要的陆海转运枢纽,为埃塞俄比亚及周边国家提供服务。同时,吉布提港作为全球及区域航运的重要节点,服务于连接欧亚、亚非的航线。
例如,吉布提港拥有15个泊位,其中13个为深水泊位,包括20万吨输油码头和集装箱码头,年吞吐量达到454.28万吨,其中转运埃塞俄比亚货物达177万吨,占年吞吐量的45.8%。这两种路径各有利弊,但均基于吉布提的实际情况,旨在借助港口经济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整体提升。
3.2产业引入——自贸区建设的核心要务
自贸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产业的引入和培育。招商局集团在吉布提自贸区开发过程中,充分借鉴国内产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政策支持、完善基础设施等举措,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优质企业入驻。同时,结合吉布提的实际情况,重点发展了物流、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以及轻工制造、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效促进了当地就业与经济增长。
3.3城市建设——港产城一体化的关键纽带
PPC模式的核心在于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在吉布提自贸区开发过程中,招商局集团不仅重视港口与产业园区的建设,更将城市建设视为关键环节。凭借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准、守护生态环境等举措,精心雕琢出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都市。同时,注重解决社会分化与空间隔离问题,通过引入或培育可解决大规模就业的产业,从根本上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
四、吉布提自贸区开发的实施路径
4.1强化政策沟通与协调
在吉布提自贸区开发过程中,招商局集团积极与吉布提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确保政策连续稳定。同时,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的平台优势,深化与国际组织、金融机构的合作,为自贸区开发筑牢政策与资金双重保障。
4.2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吉布提国际自贸区的开发,得到了招商局集团与吉布提方面的深入合作支持。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节点,吉布提的战略地位使其成为连接非洲和中东、贯通欧亚的重要走廊。通过共同投资建设,包括港口、道路、供水、供电在内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大规模的完善与改造,为自贸区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举不仅使吉布提老港区旧貌换新颜,更展现了吉布提宏伟的发展蓝图,将吸引更多投资者和创业者,促进吉布提和东非地区经济多元、可持续发展。同时,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引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切实提高了自贸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4.3推动产业集聚与升级
产业集聚升级是自贸区开发的核心目标。招商局集团在吉布提自贸区的开发中,通过聚焦培育世界一流产业、加快交通物流和园区综合运营开发,以及利用吉布提政府提供的优惠条件,优化产业布局和完善产业链,有效推动了产业的集聚升级,吸引了192家企业入园,成为非洲地区对外贸易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时,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吉布提自贸区通过实施“前港―中区―后城”模式,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水平。
4.4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人才是自贸区开发的关键要素,招商局集团在吉布提自贸区开发中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通过与当地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为自贸区输送了一批契合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为自贸区开发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
五、结语
招商局集团在吉布提自贸区开发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依托独特的PPC模式与国际视野,与当地政府和人民紧密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吉布提项目经验有望推广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类似城市建设,尤其是采用PPC模式的一体化产业城市开发项目。
PPC模式以港口先行为核心,通过港口建设运营构建良好的物流交通基础,进而依托港口配套发展产业园区,借助港口与产业园区集聚的人口和产业基础,推进城市新区开发建设。通过港口、产业园区、城市的联动发展,推动整个区域转型升级。
综合观察与分析表明,除应遵循一般的经济发展法则,如各产业的比较优势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转移规律等,对拥有突出全球和区域优势的港口进行区位选择是PPC成功的起点,而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禀赋和城市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港口—自贸区—城市的升级链条能否打通。因此,对后者的评估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判断PPC模式可移植性的关键。
当前,我国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城市建设项目多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主要的建设模式包括BOT(建设-运营-移交)、PPP(公私合营)等,这些项目在解决了东道国基础设施建设瓶颈的同时,还开拓了企业的市场,实现了共赢。
然而,类似项目难以对城市建设发展产生深层次影响,双方互惠互利的关系也缺乏深度。相比而言,PPC模式给予了企业更大的空间,全方位地深入产业布局和城市建设,从顶层设计层面将城市打造成为集贸易往来、商品集散、金融服务、资源调度为一体的产业发展综合体。
PPC模式的实践能够系统解决制约东道国产业升级的短板问题,全方位推动两国共享融合,打造与东道国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契合“一带一路”建设理念。
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全球经济格局的持续演变,招商局集团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推动吉布提自贸区及更多海外项目的开发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
![]()
关注 | 园区荟(ID:biaozhunpark)
内容合作 | bjzhouyanjun(微信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