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常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是的,一个人越是心急,就越容易遭罪。
可如今这世道,人人都像热锅上的蚂蚁。
一边急着成功,一边急着赚钱,其实只是急着证明自己。
可到头来的结果呢?把自己搞得越急越乱,越乱越糟。
你发现了吗?一个人身上最大的负能量,就是这两个字——着急。
第一急:急着要结果,却看不见过程
你看看现在有多少的年轻人,总想一步登天。
明知自己才刚付出三分努力,就盼着立马得到十分的回报。
而一旦得不到,就开始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
曾国藩当初训练湘军的时候,别人打仗讲究什么“兵贵神速”,他却提出“结硬寨,打呆仗”。
每到一个地方,都不遗余力先花大力气挖壕沟、筑高墙,不求速胜,但求不败。
他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写道:“用兵之道,最忌势穷力竭。宜浑厚,不可太露锋芒;宜踏实,不可太讨便宜。”
他深知,真正的胜利,来自于扎实的积累,而不是侥幸的突袭,更不是着急看到结果。
反观太平天国,初期颇有势如破竹的架势,也很快占了大半个中国。
可后来内讧不断,将领们都急着争权夺利,结果短短几年就土崩瓦解了。
《道德经》里有句话说得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再大的树也是从小树苗长起来的,再高的台子也是一筐土一筐土垒起来的。
所以,凡事都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你究竟是急着去做,还是慢慢沉淀,决定着不一样的结局。
所以,现实中的你若是整天急着要结果,那就像不停地把种子挖出来看看发芽没有。
最后的结果呢,种子死了,你还怪土地不肥沃。
所以,放下急功近利的心,让自己把眼光放长远,踏实走好每一步。
过程到位了,结果自然不会差。
第二急:急着去比较,却迷失了自己
人为什么焦虑?其中原因多半是比出来的。
一看别人买房了,自己着急,再看别人升职了,自己又更急了。
最终,一边比较,一边迷失了自己。
北宋文豪苏轼的弟弟苏辙,年轻时总觉得自己进步太慢。
看着同龄人一个个金榜题名,他那叫一个心急如焚。
后来他在给苏轼的信中感慨说:“早岁读书,甚觉辛苦。虽用力甚勤,而所得甚少。”
直到中年以后,他才明白一个道理:“读书须是耐烦,细意体会,方有所得。”
他不再和别人比进度,而是专注于自己的节奏,最终成为一代文豪。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说过:“比较,是通往地狱之路。”
人性嘛,你一比较,心就乱了。把别人的节奏当成了你的标准,那么你只能永远活在别人的阴影里。
这就像两个人爬山,你光盯着旁边的人爬有多快,自己脚下就容易踩空。
不如凡事都按照自己的节奏走,虽然慢一点,但每一步都踏实。
所以,戒掉比较的瘾,毕竟你的路是你自己的,和别人无关。
找到自己的节奏,慢慢才能走出自己的风景。
第三急:急着去表现,却忽略了根本
其实吧,现在的人就是太爱表现自己,太喜欢急着去表现了。
以至于肚子里明明只有三分货,非要显出十分。
而且时间一长,底子掏空了,人就垮了。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整整十九年。
这期间,多少文人急着发表文章、博取名声。
他却在一边默默无闻地整理史料、考订真伪。
他在《谏院题名记》中说:“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他的想法和心思都在自己的目标上,一心为国家谋利,而不为自己打算。
正因为不急着表现,他才完成了这部光耀千古的巨著。
反观同时代的许多人,虽然名噪一时,如今还有谁记得他们的名字?
孔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不要担心没有职位,要担心自己有没有能胜任的本领。
更不要担心没人了解自己,而是要去追求足以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本事。
你急着表现,就像往墙上刷白灰,一开始看着雪白,一下雨就冲没了。
把根基打牢,就像刻石雕,虽然慢,但经得起风雨,经得起考验。
所以,沉下心来修炼内功,而且一个人真正的实力,本就不需要急着表现。
时候到了,自然有人看得见。
说到底,着急就是这种负能量,消耗的是你的心神,打乱的是你的节奏。
甚至,让你在应该深耕的时候选择敷衍,在需要沉淀的时候选择浮躁,在必须坚持的时候选择放弃。
所以吧,之所以要让自己戒掉着急,不是让你躺平,是让你找回自己的节奏。
像老农种地,该播种时播种,该施肥时施肥,该等待时等待。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毕竟万物都有自己的时节,你也不例外。
愿你我在余生当中,都能在这急躁的世界里,守住内心的从容。
如此,凡事不着急,慢慢来,反而比较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