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在法国维拉库布莱军事机场,一场象征意味浓厚的签约仪式登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站在一架“阵风”战斗机前,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共同宣布:乌克兰将签署一项为期10年的意向协议,计划采购多达100架法国达索公司制造的“阵风”多用途战斗机。
泽连斯基当场宣称:“这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防空能力之一。”签字背景是法国与乌克兰国旗并列、战机引擎尚未熄灭,画面经过精心布置,象征乌克兰空军的“重启”。马克龙也配合发表讲话:“我们正在推动这笔交易,阵风战机100架,对乌克兰是再生,对法国也是大利好。”
但热烈场面掩盖不了这笔协议最核心的特征:这只是政治承诺,并非购买合同。法国总统府随后澄清称,目前仅为意向书,未来合同是否签署、何时签署,资金从哪儿来,一切未定。
![]()
冻结俄资产仍在争议,欧洲筹资意愿疲软
尽管外界将这笔战机订单视为乌克兰军事重整的拐点,但法国方面随即表态——希望通过欧盟机制和动用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来为乌方融资。但欧盟内部对是否可用俄主权资金补贴乌克兰军购仍存在重大分歧。
目前欧盟尚未批准冻结资产转用于武器采购的机制,大量成员国担忧此举将引发法律与地缘反噬,同时引燃俄罗斯更激烈的报复措施。马克龙虽在政治上积极推动,但法国本身也正处于财政吃紧、军费受限的阶段。
法国国防工业界自然欢迎这类“出口转内销”式的战略订单。当天达索集团股价应声上涨7.4%,反映出市场对“政治意向即利好”的投机情绪。但现实中,若欧盟无法及时动员资金,即使合同未来生效,也难以兑现。
俄军南线推进,乌空军战力坍塌
泽连斯基此番急赴巴黎,不仅为造势,更是为战场现实背书。俄军近期在乌克兰南部扎波罗热地区步步推进,克里姆林宫已公开宣称“在多个阵地取得稳定突破”。与此同时,无人机与导弹联合袭击乌克兰能源与军工目标的密度也在明显升级。
尤其空军战力衰退,成为乌克兰战场上被忽视的隐形危机。泽连斯基此番反复强调“重建空军”,不仅是战略考量,更是战场现实倒逼。
“阵风”战机虽然性能先进,但其飞行员训练周期、维护系统、指挥体系与现有北约设备差异巨大,实际形成战力恐需数年。而这笔意向订单,更多地是象征乌克兰长期存续希望,而非战场即时解法。
泽连斯基本人也承认:“这不是明天就能飞起来的飞机。”他在签署前一天,还专门参加了一场由法国多家军工企业参与的闭门简报会,听取了有关训练、交付与长期合作的详细汇报。
马克龙再提“多国联盟”
法国此番高调拥抱乌克兰,还隐藏着更深一层的图谋——即推动欧洲对乌“战后安全保障”达成新共识。
法国总统府在泽连斯基来访前夕就放出信号,称希望组建一个由约30国组成的“安全联盟”,在未来俄乌冲突停火后,能在乌克兰西部部署部队或提供持续军事存在,维持对俄罗斯的战略威慑。
目前该计划仍处于非正式磋商阶段,包括英国在内的部分国家对出兵表态积极,但德意等国则明显犹豫。这套框架在法国政界被称为“地面版北约补丁”,即在不扩大北约直接军事责任的前提下,为乌克兰提供一种“看得见的保障”。
但法国国内对此也并非铁板一块。一方面军费吃紧,另一方面马克龙本人的支持率已陷入低谷,是否有足够政治资本推行如此高风险战略仍是问号。而这次“阵风外交”,也被部分法国在野党质疑为“国防商业化”“冲喜式支持”。
“空军翻身”?还是政治演出?
这份100架阵风战机的意向书,更多是对西方盟友、乌克兰国内、法国军工界的信号输出,而非直接改变战场格局的手段。它标志着乌克兰试图重启空军体系,摆脱对苏式装备与有限北约支援的依赖。但无论从交付周期、财政资金,还是训练系统来看,这场翻身仗只是空头支票。
而法国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也并非纯粹的慷慨施援,更像是借乌克兰战争为自身军工产业“找订单”、为欧洲安全框架寻找“合法场景”。这与美方的直接军援路径有所不同,更多依赖多边融资、多边防务设计。
泽连斯基则在不断削弱的外交资本下,急需一个能够“稳住阵脚”的双边支持者,而法国在当前阶段,愿意充当这个角色。
但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即使未来合同真正落地,战机进入乌克兰,也未必改变俄乌之间的军事天平,尤其是在俄方目前已深度转入“无人集群化攻击”与“远程打击精确化”的阶段。
泽连斯基用这份意向书“购买”了一个阶段性的战略喘息窗口,但离真正逆转战场态势,还有很长的距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