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建筑业那点事儿)
-----------以下是正文-----------
湖北省成为了全国首个完成全省地市州住建局更名的省份。这一次更名非常彻底,包括武汉、宜昌、襄阳在内的17个地市州,以及省直辖县,其原本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一变更为了“住房和城市更新局”。
![]()
![]()
把“建设”改成“更新”,虽然只有两个字的差别,但背后反映的却是整个行业发展逻辑的根本性转变。
这不仅仅是一个行政机构名称的调整,更像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过去那种大拆大建、极速扩张的大基建时代,可能真的要告一段落了。
回顾过去几十年,我们所熟悉的“建设”模式,核心在于“增量”。那时候城市化率低,城市骨架需要拉大,无论是修路、架桥,还是盖新房、建新光区,主要任务是在一张白纸上画图。
那时候,住建部门的工作重心自然是监管这些新建项目,行业内比拼的是速度和规模。
但现在,情况变了。随着城市化进程进入下半场,多数城市的骨架已经定型,大规模的土地开发空间越来越小。房地产市场也从供不应求转入了供需平衡甚至供大于求的阶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沿用过去那种依靠大规模新建来拉动增长的模式,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
于是,“城市更新”走向了前台。
所谓的城市更新,对应的就是“存量”时代。它的核心不再是向外扩张,而是向内优化。原本的大拆大建,将转变为对现有城市肌理的修缮和提升。
未来的工作重点,将集中在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管网升级、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方面。比如给老楼加装电梯、解决老城区的停车难问题、改善排水防涝系统,这些都属于城市更新的范畴。
对于工程行业的从业者来说,这意味着业务方向必须调整。以前大家习惯了接新建的大项目,动辄几十亿的投资,而在城市更新时代,项目可能会变得更加碎片化、精细化。这就像是以前是做“批发”,现在要开始做“零售”和“售后”了。
湖北省这次统一改名,是在体制机制上确认了这种转变。它告诉我们,这种转变不是暂时的政策调整,而是长期的战略选择。
既然机构名称都变了,那么后续的政策资金支持、考核指标、工作重心,必然都会围绕“城市更新”来展开。
总的来说,住建局改名为城市更新局,是对当前城市发展阶段的一个实事求是的认定。那个依靠钢筋水泥堆砌出的大基建狂飙时代已经过去了,接下来的日子,行业将进入一个精耕细作的新阶段。
对于身处其中的我们,认清这个趋势,及时调整心态和业务模式,才是最务实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