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新东方迎来成立32周年纪念日,创始人俞敏洪身处南极发布内部信,向全体员工及支持者致谢。他在信中以“冰雪中的坚守”为主题回顾创业历程并擘画未来。
同时他在信中提出,新东方要成为“希望的播种者”,东方甄选应成“商家良知的代表”,新东方文旅要“让更多的人把世界装在心里”。
![]()
内部信发布后引发关注,但并未收获预期的共鸣,有员工表示无法与正在旅游的老板共情,类似言论在多个社交平台引热议。疑有员工发文调侃与吐槽,称“今夜,所有xdfer(新东方人)都是南极人”,暗指老板的“远方”与员工的“现场”形成鲜明对比。
![]()
有网友统计,内部信全文提及17次“我”和5次“南极”,却对员工当下的工作压力鲜有提及。一名网友发布“给俞敏洪的一封回信”,称“您在南极看冰山,我在出租屋看数字。”
![]()
此前,俞敏洪还分享了一段员工创作的“吐槽公司”新歌视频,并配文调侃:“员工骂新东方的歌,最后没有忘记救命,哈哈。”
该歌曲疑改编自TFBOYS的歌曲《青春修炼手册》,歌曲中用歌词吐槽了“日报、周报每天折磨我”“过节收到礼盒一个,不用想又是甄选的”“业绩导向、续费为王”“一边休假钉钉还在一直响”等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新东方仍处于转型关键期,面临着现实经营压力。据2025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其净利润骤降73.7%至710万美元,主要受东方甄选业务拖累及商誉减值影响。此外,核心教育业务增速逐季放缓,2025财年营收增速从上一财年的43.9%降至13.6%。
那么,又为何翻车了呢?
因为他缺乏对一线员工的共情。老板游山玩水,是因为财富自由,把自己内心的喜悦发出来给员工,有显摆之嫌。这让辛勤工作在一线正在加班的员工会怎么想?毕竟,不论员工多么努力,要去南极旅游,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反而给人一种“只要员工努力打工,老板就能走得更远”的观感。
如果俞敏洪只是发一封普通的内部信,不谈自己的南极之旅,多些对员工的感谢和感恩,再发一点纪念福利,事情可能就不会翻这么大的水花。
企业家的一举一动,既要考虑到一线员工的感受,更要考虑网络舆论带来的社会影响。一些企业家因言行不当引发争议的事件并不少见,轻则影响自己的形象,重则可能影响企业的发展。近期,不管是西贝的创始人还是百果园的老板,都因为言论引发批评。
客观说,俞敏洪对待员工还算是不错的,有一定的口碑。2021年,因为教培行业遭遇政策变化,新东方营收暴跌。俞敏洪在2022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天津峰会上表示,在遣散的六万员工中,都能够拿n+1的补偿赔偿款项。包括退学费在内,费用达到200亿元,多余的课桌椅也捐给了社会。
再说,俞敏洪也是经历过网络狂风骤雨的人,处理过董宇辉分家这样的大事,大大小小的舆论风波一轮接一轮的,不应该有内部信这样的失误。但要说他是故意的,那倒不尽然,可能还是在表达上和年轻人之间存在一定的代沟。
很难说俞敏洪是在显摆或者有一定的恶意。他的行文风格,更多的是年代的产物。站在自己的角度边叙事边抒情,既细微又宏观,缺乏换位思考,更没有明白网络舆论的多元性,容易引发价值观上的冲突。
总之,俞敏洪的内部信翻车,进一步提醒企业的管理者,多站在打工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员工一起共情,多到一线和员工打拼。有的企业家,在一些重要的日子,就亲自到一线和员工一起拼搏。虽然说有一定的宣传因素,但是这个行为本身,也是能赢得社会的好感的。
截至发稿,新东方官方及俞敏洪本人尚未对相关争议作出回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编辑 刁俊艳 综合极目新闻、橙市互动·都市快报、公开信息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