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奋斗者说——中航大人的新时代答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中国民航大学天津东丽校区北区礼堂上演,为现场师生献上了一场思想盛宴。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镌刻下中航大人七十四载奋斗足迹,更以昂扬姿态勾勒出新时代交通强国民航篇章的奋进图景。
“邢校长,我考上中航大啦!”今年9月新生报到时,刚放下行囊的古再丽努尔额角还挂着汗——这位中航大定点帮扶的新疆策勒县第一中学毕业生,揣着始终珍藏的“邢校长”的讲课照片,从家乡出发,跨越四千多公里来到中航大。两年前与她许下那句“风里雨里,我在中航大等你”约定的“邢校长”,正是中国民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邢军。
![]()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们深情讲述中航大思政课教师的援疆故事,中航大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育的使命担当,为策勒县教育事业注入更为多元和强劲的动力,更在津疆两地间架起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桥梁,让“立德树人”的种子在昆仑山脚下焕发生机。这份跨越千里的思政情缘,扎根于“教育援疆”的国家战略,让教育帮扶真正实现了“输血”与“造血”并举,让饱含希望的种子在策勒的土地上悄然扎根。
![]()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更是“一群人守护另一群人”。理学院教授段培超的“传帮带”故事随着她的讲述徐徐展开,背景里三代教师同框指导学生的虚实影像,恰似薪火相传的生动体现。如今她也像前辈教导自己一样去指导后辈,中航大教师的“传帮带”精神,像民航人的航线一样,绵延不绝。
明快昂扬的快板形式,通过三位辅导员讲述人的生动演绎,勾勒出高校辅导员群体有温度、有担当的立体形象。节目以“校园陀螺连轴转”的日常切入,展现辅导员们凌晨陪诊、耐心调解、舍小家为大家的动人细节,直击工作中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坚守。
![]()
过去六年,在国家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指引下,中航大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教师吴恩铭和团队累计组织和指导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559项、大创项目316项,获奖结项学生5280人次,在电子设计竞赛中与“双一流”高校同台竞技位列全国第36名,工创赛更是破纪录满额入围国赛……他娓娓道来自己与创新创业竞赛和学科竞赛的故事,每一届学生都在竞赛中获得成长和磨炼。
一生守望一把普通的椅子,背后是外国语学院院长张艳玲教授18年来的辛苦付出和对女儿的亏欠……外国语学院教师丁鑫澎深情讲述着一把椅子的故事。张艳玲教授用整整18年时间,把一门模糊的“民航概论”细化成8门课程,面对AI大模型对外国语行业的冲击,她带领团队率先提出“国际化、智能化、行业化”的发展路径,获批全国唯一面向行业或专门领域的外语类虚拟教研室——联合25家航空院校和行业单位搭建跨域教研网络。
在活动的访谈环节,中国民航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丁水汀、天津市总工会经审委主任王克文、民航工会组宣部副部长李剑书、天津市教委学生处副处长刘文辉,围绕中航大师生如何诠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战略要求和“三全育人”的深度与温度,以及中航大人奋斗姿态背后的共同精神内核和新时代劳动者风采等展开解读。
《荆棘与桂冠》讲述人、空中交通管理学院教师任强在演出后说:“走下舞台,掌声犹在耳畔。这次参演,于我而言,是一次对胜利的重温,更是一次对育人初心的叩问与砥砺。我将带着这份感悟,回到我熟悉的三尺讲台,让中航大的奋斗故事,在更多年轻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最终长成支撑交通强国建设的参天大树。”
![]()
中国民航大学党委书记曹胜利在演出后表示,这11个故事背后,闪耀着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凝结着启智润心、甘当人梯的教育家情怀,生动诠释了中航大“建民航、兴民航、强民航”的初心,以及“忠诚、爱国、奋斗”的家国情怀。全体中航大人将以此为新起点,同心同德、勇毅前行,为奋力谱写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民航篇章和民族复兴伟业培养出更多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共同谱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玺 通讯员 栗鸿琨)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