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在贵阳孔学堂举行的“儒学大家谈:阳明心学的日用之道”学术研讨活动中,贵州省工商联副主席、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副会长胡正森先生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阳明心学与企业家精神”的主旨演讲。胡正森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企业家应具备“善悟、善创、善行、善德”的“四善”精神,将阳明心学智慧转化为推动企业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力量。
![]()
胡正森指出,阳明心学的产生源于王阳明的“顿悟”,这种“善悟”精神应成为企业家的习惯与品格。他引用《周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强调内心宁静方能悟透万物本质。王阳明在人生低谷中仍坚守“圣人必可学而至”的信念,通过静坐反省,最终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心学真谛。在人工智能时代,科学家通过“善悟”研究出大数据、先进算法与强大算力,推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胡正森呼吁企业家应让思想自由飞翔,“去想别人想不到的,去看别人看不到的,去悟别人悟不到的”,将阳明心学之道与人工智能之道有机结合,服务企业与社会。
胡正森认为,阳明心学本身就是王阳明集儒释道精华的“突破性创新”,其“通权达变”思想体现了灵活变通的精神。他列举王阳明在治理实践中创新赋税制度、完善保甲制度等案例,展现其以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人工智能存在的技术安全、数据隐私、伦理风险等问题,胡正森强调“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他引用王阳明“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的论述,倡导企业家心无旁骛地大胆创新,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创新思维应对AI时代的挑战。
胡正森阐释了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实践观。他引用“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的经典论述,说明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真知。在AI时代催生新业态的背景下,企业家应秉持“行胜于言”的精神,将阳明心学与人工智能结合运用于企业实践。他特别引用王阳明关于走路的比喻:“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岐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强调企业家既不能糊里糊涂毫无认知,也不能空想空洞毫无实干,而要在探索中前行,不怕跌倒,勇于实践。
胡正森指出,人工智能虽有先进性、智能性,但缺乏道德主体性,无法自我认知真善美、假丑恶。其算法偏差、数据泄露等问题可能引发技术安全、伦理风险,威胁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他强调“善德是强调道德行为的善良本质”,企业家既要具备善良本质,又要发扬善德精神。在将阳明心学与人工智能结合的过程中,要“致良知,明明德”,让良知光辉在AI时代绽放。他引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的古训,倡导企业家“以善养心,以德立身”。
胡正森最后总结,企业家若能“省察克治、感而遂通、明善诚身、通权达变、知行合一”,发扬“四善”精神,必能在人工智能时代绽放光彩,既推动科技进步,又守护人文价值,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安占明/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