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汽车市场的整体格局。尤其是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的对比关系,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持续提升,技术持续迭代,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在产品体验和智能化等层面的表现,和传统燃油车已经拉开差距了,而且渗透率也已经超过了50%,所以从市场层面来说,国内新能源汽车欣欣向荣……
![]()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厂商们作为商业主体,在宣传层面越来越浮夸,越来越善于造势,而在对待消费者和用户的时候,则越来越“霸道”,所以其实在高速发展的背后,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让很多车主和消费者承担了后果,之前已经有很多官媒下场,“揭露”了相关套路,而这一次,又有央媒下场“点名”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乱象。
![]()
日前,《新华视评》发表了视频,在视频中,直指汽车行业乱象:在(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的背后,一些值得警惕的行业隐忧也逐渐浮现,当前部分车企陷入“重营销轻研发”、“重概念轻实用”的竞争误区,发布会沦为专业术语与浮夸话术的秀场,零部件命名追求“武侠风”,普通技术被刻意神秘化,配置名称越来越难记、难懂,被网名批评为“语言腐败”。更有甚者,通过“拉踩同行”、“阴阳友商”等手段博取关注,迷信“黑红也是红”、“有了流量就是成功”,让消费者在信息轰炸中陷入营销陷阱……
![]()
同时还提到:“浮夸风”、“巧嘴风”还吹向了销售数据,有的车企热衷于发布“几分钟破万”等亮眼数据,甚至出现订单“注水”等乱象,频繁发布周期过短的数据榜单,逐渐异化为营销工具,既干扰消费者判断,也加剧了行业内卷……
实际上,《新华视评》中提到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乱象,基本上算是“提到”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中绝大多数车企,尤其像零部件“武侠风”这种,这几年大家都已经见怪不怪了,什么“鲲鹏”、“乾崑”、“凌波微步”,这些非常玄幻的命名,在新能源汽车中到处都有,大家也都知道,哪些品牌是重灾区。当然了,很多车企将本来平平无奇的技术和功能神秘化,然后再“送给”消费者,更是拿不懂车的小伙伴们当猴耍,这些情况在汽车行业到处都是。
![]()
关于订单注水和订单造假,早已是老生常谈了,两个月之前,就有汽车博主挑破了“小订过万”的骗局,很多车企和公关公司为了哄领导开车,同时“引诱”更多消费者入局,所以营造出一种上市就热销,来晚了就买不着了的虚假境况。实际上有些车型上市一年之后,总销量还没有达到上市两三天内车企公布的订单数据,但是很多车企就是看准了消费者不会深究数据,而且很多人都有从众心理,所以直到今天,这种数字游戏还是频繁发生在很多新车发布会之后,并没有发生改变。
![]()
![]()
所以其实像《新华视评》这类央媒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乱象点名评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是我们认为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因为媒体对于汽车行业是没有什么约束能力,除非这些媒体可以直接点名,哪几个品牌“浮夸风”、“巧嘴风”,哪几个品牌零部件命名“武侠化”,哪几个品牌订单造假!但这是不可能的,一方面媒体也会忌惮一些厂商的法务部,而另一方面,这些车企也可能是这些媒体的广告客户,所以也没法“得罪”!因此想要改变行业乱象,还是要从规则方面入手,而这些,就需要相关层面介入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