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连着分享了几篇《汉声数学图画书》的精读:
本周咱们休息一次,聊点育儿话题,下周继续。因为上周在家检查孩子作业时,我突然发现她抄作业了,说实话,第一反应是很震惊的,但努力平复后还是积极调整了情绪,想办法如何解决好这件事。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类似问题,他们犯错后该如何更好地沟通呢,希望这篇文章引发一些大家的思考。
上周末,我在检查孩子作业时,发现她抄了同学的作业,从看到好方法的惊喜到怀疑再到确认抄作业,心情像是坐了一趟过山车。但冷静下来后我意识到:这不只是一次“抄作业事件”,而是一个信号,提醒我孩子遇到了困难,也考验着我作为家长如何智慧的解决这件事。
其实,不只是抄作业,孩子成长路上还会出现说谎、隐瞒、投机取巧等各种各样的行为。我们往往在第一反应中感到失望、愤怒,但真正重要的,不是急于评判对错,而是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把这样的危机时刻,转化为亲子共同成长的沟通契机。
一、从抄作业谈起
我们如何面对孩子的错误
01
了解真相而非宣泄情绪
其实我纠结了一会该如何办,是直接质问吗?深呼吸后,我没有这样做,因为我深知,那只会让孩子启动反侦察模式,让问题隐藏得更深,我选择了一种更温和也更有效的方式:
我先让他自己讲解。“你这方法太棒了,妈妈都没想出来,快给我讲讲你的思路?”——把质疑包装成欣赏,最大程度降低孩子的防御心理。
在他支支吾吾说不清楚时,仍然温和地追问:“为什么这样做呢?”——当孩子想蒙混过关时,要求他讲清楚。
最后我还是想给他机会。“你是不是遇到困难了?我们可以一起解决。”——这句话我想给他传递的是支持而非审判,同时也给他一个台阶。
一番交流下来,孩子主动承认,作业是抄了同桌的。
其实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在努力克制情绪,毕竟我们的目标不是抓住孩子的问题不放,而是了解真相,帮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避免以后再次发生。
02
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观比单纯惩罚更重要
确认之后,我没有再去吵他,此刻孩子更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情绪的宣泄。我们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谈了很久,我主要想和他讲清“三个欺骗”,也是我曾经和自己学生聊过的话题,这次的对象是我的女儿。
我先告诉他:“妈妈发现时很难过,但更多的是担心。我担心你因为一次不会做题,就选择了一条看似轻松、实则更累的路。”
欺骗了老师:老师无法通过作业了解你的真实水平,无法提供有效的帮助。
欺骗了家长:让我误以为你掌握了,错过了帮你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最关键的是欺骗了自己:用一个漂亮的√,掩盖了一个知识的漏洞。甚至你也会被这个假象迷惑,误以为自己都会了,时间长了,积攒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导致你的成绩下滑明显。
聊了这些,他也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二、不止于抄作业
每个错误背后,都是孩子在求助
这次经历,也给我自己上了深刻的一课,当晚孩子休息后,我躺在床上想了很多。
孩子为什么会抄作业?表面上是不想动脑筋、图省事,但深层原因可能是:
学习上遇到瓶颈,无法突破;
害怕做错被批评、失去大人的认可;
看到别人轻松完成,自己却卡住,产生焦虑与自我怀疑。
当我们把这些行为简单归类为不诚实或懒惰时,往往就错过了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机会。
事实上,不仅是抄作业这件事,孩子每一个不妥行为的背后,几乎都藏着无声的求助。他需要的不是责备,而是被看见、被理解。当我们面对孩子出现的每一次危机,可以怎么帮助他们呢?
三、把危机转化为契机
孩子犯错时,我们该有的三种姿态
当孩子再出现各种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我自己也做了如下反思。
心态上:
视错误为成长的“路标”,而非失败的烙印
作为家长,我们自己先要调整好情绪,着急发火并不能及时解决问题,甚至会激化冲突,尤其是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我们要相信孩子犯错不是世界末日,而是他在学习适应规则、处理压力、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我们要做的不是惩罚错误,而是解读错误背后的信息。其实,更可怕的是看不到孩子的问题,我们就没有帮助他们的机会。
行动上:
做孩子的支持者,而非审判者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只关注孩子学习的结果,比如作业是否完成,而是要多观察、多倾听,了解孩子的真实状态。
当孩子的问题暴露出来,我们还是先深呼吸,不急于发火,营造安全的沟通氛围至关重要,这也是能够有效沟通的前提。
事后不翻旧账,处理之后就不要再反复提起,这会让孩子产生不被信任的感觉,而是应该共同制定建设性的改进方案。
理念上:
信任要真心,关注要落实
我们可以无条件地爱孩子,但不能无条件地放任。真正的信任,不是“不管你做什么我都相信你”,而是“不管你遇到什么,我都愿意倾听并陪着你”。
我们可以把空泛的“你作业写完了吗?”换成具体的“来,我们一起看看今天你最满意的部分”;
把“会背了吗?”变成“我当听众,你背一遍试试”;
把“都会了吗?”升级为“挑一道你觉得最难的题,讲给我听”。
这种“落实”,不是监视,而是陪伴;不是不信任,而是更深层的责任。
四、从“事件”到“关系”
错误处理得好,反而让亲子联结更紧密
这次“抄作业”事件之后,我没有不停地说教,而是陪他重新理清思路。首先要立即弥补这次错误,当晚必须自己把抄来的题目重新做一遍,期间有问题我俩可以交流,直到真正弄懂。
长远来看,孩子必须明白,允许不会,但绝不允许弄虚作假。我们共同建立了“难题通行证”制度:任何时候,只要是真不会,就在题号上画个圈,写上“求助”,就能先空着不写。之后可以向我求助,也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真正弄懂后再写。
这件事后,我反而觉得和孩子的心贴得更近了。因为他真切地感受到,即使他犯了错,爸爸妈妈的爱也丝毫没有减少,我们会和他一起面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培养一个从不犯错的孩子,而是要培养一个在犯错后,有能力、有勇气去改正,并因此变得更加强大的孩子。
让我们用智慧的“落实”代替空洞的“说教”,用温暖的“陪伴”化解成长的“陷阱”,成为孩子最坚实的成长伙伴。
您是否也曾面对孩子的“错误时刻”?您是如何回应、如何转化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历与智慧,我们彼此照亮,共同成长。
Read More
育儿干货I好物分享I诚意满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