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现代商业银行杂志)
采访嘉宾:工银瑞信新能源团队负责人 高京霞
采访策划:汲雪娇
嘉宾简介
高京霞女士,北京大学化学、经济学双学士,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
![]()
2017年加入工银瑞信研究部,历任化工行业研究员、新能源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现任研究部基金经理、新能源团队负责人。高京霞自2023年4月起担任工银新能源汽车基金的基金经理助理,2024年12月起担任工银产业升级基金的基金经理,2025年9月起担任工银新能源汽车基金的基金经理。
当前,新能源汽车已彻底告别小众舞台,驶入全球主流消费市场的快车道。这一变革并非一蹴而就,行业自身的发展逻辑、竞争焦点与投资机遇,正经历着一场深刻而系统的重塑。在这个技术密集、波动频繁的赛道上,我们该如何把握机遇、规避风险?
本期,我们邀请到工银瑞信新能源团队负责人高京霞女士,这位兼具化学、经济学、计算机跨学科背景的基金经理,将为我们解析行业变局:如何通过团队制投研框架,在复杂产业链中精准捕捉投资机会;如何看待估值波动,识别关键风险信号;智能驾驶、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将如何重塑行业格局;中国供应链的全球化正在经历怎样的战略升级。
现在,让我们一同开启这段洞察未来的旅程。
《现代商业银行·财富生活》:当前,新能源汽车已进入主流消费市场。在您看来,这个行业目前正处于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与几年前的“萌芽期”和“爆发期”相比,当前的投资逻辑和机会来源发生了哪些根本性的变化?
高京霞:整体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而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从快速成长期向平稳成长期过渡,不同市场间发展节奏有差异。国内市场方面,在政策支持、产业链完善、成本低廉、车型供给多样等优势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很快。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50%以上,仍处于上升过程中。全球市场方面,新能源汽车整体渗透率约20%—25%,其中欧洲、东南亚发展相对较快,未来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与早期的“萌芽期”和“爆发期”相比,目前行业发生了很多变化,产业链各环节规模扩大后成本降低、新技术的使用逐步成熟、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广泛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投资逻辑也相应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早期发展依靠政策支持,在补贴退坡后,行业增长主要依赖产品力、成本优势及市场需求。
二是从总量增长转向结构分化。行业进入平稳成长期,总量增速下降;投资机会或集中在高壁垒环节(如电池、高端材料、零部件等)和新兴成长方向(如智能驾驶、固态电池、低空经济等)。
三是从国内竞争转向全球布局。全球市场空间广阔,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全球化能力成为关键竞争力。
![]()
《现代商业银行·财富生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长且复杂,涵盖了从上游材料到下游整车的众多环节。工银瑞信团队如何构建独特的投研框架以应对这种复杂性?在这个框架下,持续挖掘超额收益的关键是什么?
高京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涵盖多个环节,包括上游材料(能源金属和电池材料)、中游制造(电池、设备、零部件)以及下游整车终端等多个领域,行业横跨汽车、电力设备新能源、机械制造、基础化工、有色金属等多个行业,涉及上千只个股,对覆盖范围和研究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工银瑞信采取团队制管理的模式,目前由三位基金经理及一位基金经理助理合作管理。四位投资经理均有八年以上的行业研究经验,分别专注于上游材料、中游制造、下游整车和汽车电子这四个不同方向,专业分工的同时又密切合作。一方面,每个基金经理只针对自己的环节进行投资,在熟悉的领域内通过精选个股力争获得超额收益;另一方面,产品定期进行月度、季度讨论,梳理产业链各环节的投资机会,共同讨论选择最有潜力的方向进行超配,从而在子行业选择上力争获得超额收益。
回顾工银新能源汽车主题基金的子行业配置,2023—2024年大幅低配上游材料,原因是受材料环节产能影响盈利承压,而重点超配了竞争格局相对好、龙头优势显著的锂电池、整车环节。2025年以来,产品超配了锂电设备,原因是我们观察到新能源汽车行业资本开支经历两年下滑后重新增长,设备企业订单显著恢复,将成为景气度率先回升的子行业。如此,我们是在团队管理的机制下,专业分工又密切合作,力争既能保证产业链覆盖的广度,又能领域聚焦保证深度,从而长期在子行业选择和个股选择上追求获得持续的超额收益。
《现代商业银行·财富生活》:面对一个高成长但也伴随高波动的赛道,普通投资者常常困惑于“估值过高”的问题。团队在实际投资中,如何评估不同产业链各环节的估值合理性?有哪些关键的风险信号是普通投资者可以学习和关注的?
高京霞:新能源车板块过去五年波动较大,在2019—2021年的高速成长过程中,产业链供不应求,量价齐升,企业盈利数倍扩张,同时市场预期乐观且估值较高,积累了一定的风险。在2022—2024年板块回落过程中,实际上行业销量仍保持了快速增长,股价大幅回撤的主要原因或是格局恶化使得价格下跌,盈利快速收缩;同时,渗透率的提升使得远期成长空间减小,估值从过度乐观回归合理。
从新能源车板块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出,不同产业链环节的竞争格局至关重要。我们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对各环节的技术壁垒和竞争格局尤其关注,格局较好、竞争优势强的行业和个股,在未来实现成长、兑现业绩的确定性相对更高,估值或应适当提升。相反地,一些短期景气度较高但实际壁垒较低的环节,或应保持警惕,当出现产能无序扩张、技术扩散、回报远超合理水平时,可能是提示风险的信号。
《现代商业银行·财富生活》:除了电动化本身,市场也开始关注智能化、固态电池、低空经济等新兴方向。从产业研究的角度看,您认为下一个可能重塑行业格局的重大投资机遇会出现在哪里?为什么?
高京霞: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我们认为智能化与固态电池可能是重塑行业格局的技术变革。
智能化方面,目前新能源汽车在硬件方面的差异正在缩小,产品趋于同质化,对于车企而言,未来产品的关键竞争点在自动驾驶上。首先,技术上在多种路线中探索出最优化的算法,提升自动驾驶的性能和安全性,达到真正的L3级别以上智驾,才能使消费者有跨越式的使用体验;其次,成本端要考虑性价比合适的方案,控制硬件及系统的整体成本,才能被市场广泛接受。我们重点关注智能驾驶的技术升级和大规模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固态电池,是解决新能源车里程焦虑和安全担忧的终极方案。固态电池拥有全方位的性能优势,包括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强、寿命长、理论成本低,能够解决当前锂电池使用中的各种痛点,是电池发展的终极形态,也是产业界、各国政府在能源领域重点竞技的方向之一。过去两年,我们看到固态电池的产业进展加速,在材料优化、设备选择、工艺设计等方面不断有新的突破,逐渐解决加压、固固界面、材料适配、成本管控等各方面的问题,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左右实现量产,2030年实现规模化应用。此外,固态电池的发展成为其他新兴行业发展的基础,比如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AI终端应用等,这些新兴行业都需要能量密度高且安全的电池。未来固态电池市场空间广阔,在技术落地及规模应用的过程中,会有一批新环节、新工艺、新供应商、新应用涌现出来,我们重点关注这些投资机会。
《现代商业银行·财富生活》: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全球优势已经形成市场共识。在团队看来,这种出海的逻辑当前进展到了哪一步?下一阶段,投资机会是集中在整车出口,还是会更多地向供应链上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公司扩散?
高京霞:我们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已进入2.0阶段。第一阶段是2020年至2024年,以电池和材料出口为主,当时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迅速上涨,中国的电池及上游材料依靠快速扩产及成本优势,切入全球供应体系并逐步提升份额,目前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动力电池的全球市占率均在60%以上,完成了出海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整车的出海,国内新能源车型众多、技术迭代快、产业链完善,经历几年的快速发展后,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既有媲美传统高端车型的性能又有着实惠的价格,在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区域广受欢迎。根据中汽协数据,2025年1—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速达89.4%。第三阶段的出海将是本地化运营,在当地市场建立工厂和配套的服务链条,进一步扩大品牌认可度和市场份额。
《现代商业银行·财富生活》: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如何应对新能源行业股价的剧烈波动是一个现实难题。在基金的管理实践中,团队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策略来平滑波动、控制回撤?
高京霞:在我们的团队制管理过程中,主要有两方面的策略来控制波动。第一,基于子行业比较和选择,定期梳理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基本面、未来趋势、估值水平,对短期涨幅大、估值过高、预期收益率下降的环节进行动态减配,转换到潜在空间更大的环节上去。第二,不过分押注某一细分方向,控制组合在单一赛道、单一因子上的集中度。
《现代商业银行·财富生活》:在众多同类产品中,工银瑞信新能源车基金如何保持并巩固自己的竞争优势?
高京霞:工银新能源汽车基金专注投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目标是实现长期持续的超额收益。团队制管理是我们区别于其他产品的优势。一是覆盖范围广,四位基金经理的专业领域涵盖全产业链上下游,有精力、有能力持续研究和跟踪,不会错过各环节中的产业趋势和投资机会。二是专业聚焦,每个基金经理专注于熟悉的领域,能够做深研究,提升选股准确率,获得更好的收益率。三是统一框架,子行业比较和个股选择均基于长期视角,从产业趋势、技术升级、格局变化等角度去思考和布局。四是精诚合作,团队以产品收益率为第一目标,在管理过程中充分沟通、密切合作,通过上下游交叉验证、联合深度调研等方式,提升对未来趋势判断的准确性。
![]()
《现代商业银行·财富生活》:最后,如果请您给普通投资者在布局新能源赛道时提一条最重要的建议,会是什么?
高京霞:建议长期持有,并关注技术迭代。长期布局新能源赛道或将获得行业成长带来的收益,过程中关注技术迭代或将获得细分方向的阿尔法机会。
新能源是一个成长空间大、趋势确定性强、投资机会丰富的行业,值得长期布局。全球能源发展方向是低碳环保,这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中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在能源结构转型、碳排放强度控制、重点领域减排等多领域全面推进。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左右的目标,将主要依靠新能源装机来实现。“十五五”规划明确将风、光、氢、储四大领域深度融合,中国新能源将进入全面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迎来“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战略机遇期。国际方面,欧盟《绿色新政》要求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45%。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十年内投入3690亿美元,对清洁电力生产给予税收抵免,并对本土制造的电池组件提供投资补贴。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同步出台“可再生能源走廊”计划,全球范围内形成“新能源政策竞赛”格局。国际能源署(IEA)《2024年世界能源投资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需每年投资3.5万亿美元才能实现净零目标。由此可见,全球新能源市场的长期发展空间广阔。
新能源领域内技术升级较多,不断有新的投资机会。新能源产业链纵深长、环节多,技术更迭多,电源环节有光伏、风电、核电等,输电环节有特高压、柔性直流、智能变电站、智能巡检等,配电环节有储能、智能配变等,负荷环节有新能源汽车、氢能、燃料电池、数据中心等,构成整个产业链体系,也不断孕育出新的技术,使得效率提升或成本降低。在此过程中,也伴随着新的投资机会。
原标题:《不畏浮云遮望眼:构建新能源投资的动态决策框架 ——专访工银瑞信新能源团队负责人高京霞》
本文刊载于《现代商业银行·财富生活》2025年第11期
责编:汲雪娇 设计:王晓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