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银行成了吐槽重灾区?员工:在这能同时体验四种“主义”
上周去银行激活社保卡,排队两小时、办理十分钟的老剧情再次上演。柜台里的柜员一边飞快地敲键盘,一边头也不抬地念着话术:“您这张卡可以开通手机银行,现在办还能领洗衣液”;大堂经理则在人群中穿梭,逢人就问“要不要了解我们的大额存单”。
![]()
出来后刷朋友圈,刚好刷到在银行做柜员的高中同学发动态:“月底冲业绩,求各位亲友办张信用卡,办卡送大米!”配图是她抱着一堆礼品的疲惫合影。底下评论区里,几个同行业的朋友秒懂接梗:“我已经连续一周晚上八点后下班了”“刚被领导骂,因为客户的理财转化率没达标”。
这大概就是银行的奇妙之处:无论是作为客户还是员工,似乎都有一肚子吐槽的话。有人总结得扎心:“很少有一个行业,能让你同时感受到资本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奴隶制的暴击”。这话听着夸张,但细品全是细节。
资本主义:业绩是天,完不成就是“原罪”
银行的“资本主义”底色,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压得人喘不过气的业绩指标。我那高中同学入职三年,从最初的“储蓄存款任务”到后来的“信用卡发卡量”“理财销售额”“贷款投放额”,指标越堆越多,甚至连“手机银行活跃度”“云闪付绑卡数”都成了考核项。
她跟我算过一笔账:每月基本工资3000块,剩下的绩效全看业绩完成度。要是理财任务差100万,绩效就扣20%;信用卡少办5张,全勤奖直接泡汤。有次月底差50万存款,她厚着脸皮找遍了亲戚朋友,最后是爸妈把养老钱取出来帮她凑数才勉强过关。
这种“业绩至上”的逻辑,也直接传导到了客户身上。为什么你办张卡会被推销一堆业务?为什么柜员总劝你买理财?不是他们想烦你,是不完成这些,自己的工资都没法保障。有客户吐槽“银行像传销”,但员工心里的苦更没法说——毕竟资本主义的核心,就是“用业绩兑换生存权”。
官僚主义:流程绕到晕,盖章要排队
如果说业绩压力是“资本主义”的锅,那繁琐到离谱的流程,就是银行“官僚主义”的铁证。前阵子帮家里老人办理养老金支取,明明只是改个取款密码,却被要求填三张表、复印四份身份证,最后还要找网点主任签字确认。
我忍不住问柜员:“现在都大数据时代了,系统里不能直接核实身份吗?”柜员无奈地说:“规定就是这样,少一个签字都没法提交,我们也没办法。”更离谱的是,有次办理对公业务,因为发票上的章盖得稍微模糊了点,就被要求重新开具,来回跑了三趟才办成。
这种官僚主义不只针对客户,员工更是深有体会。我同学说,他们每天下班前要填“工作日志”,每周要写“周总结”,每月要交“业绩分析报告”,这些报告还要层层上报,从网点主任到支行行长,每个环节都要修改签字。有次她写错了一个数据,愣是加班到半夜重新打印装订,就为了符合“格式规范”。
形式主义:口号喊得响,实事没办多少
银行的形式主义,更是渗透到了工作的每个角落。最典型的就是晨会和培训:每天早上雷打不动开20分钟晨会,内容无非是“今天要加油冲业绩”“注意服务礼仪”,还要集体喊口号“客户至上,服务第一”;每周还要占用休息时间搞“技能培训”,其实就是念一遍业务手册,最后发张试卷让大家抄答案交差。
更搞笑的是“服务评比”。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网点会提前三天打扫卫生,连柜台玻璃都要擦三遍,还会安排“熟客”假装办理业务,配合柜员演“微笑服务”的戏码。有次检查团来,刚好遇到一个真实客户因为排队太久发脾气,领导立马把客户拉到小房间“安抚”,转头就批评柜员“不会灵活处理”。
还有各种“宣传任务”。逢年过节要拍“节日祝福视频”,员工穿着制服念稿子;国家出了新的金融政策,要全员转发朋友圈,还要截图上报;甚至还要组织“反诈宣传”,拿着传单在街边站两小时,拍几张照片就算完成任务。这些形式上的工作占用了大量时间,真正用来提升服务质量的精力反而少得可怜。
奴隶制:被监控的每一分钟
如果说前面三种还能忍,那银行的“奴隶制”式管理,才是压垮员工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同学的工位正对着三个监控摄像头,不仅要时刻保持“微笑服务”,连喝水、上厕所都有规定——上班时间不能随意离开柜台,要去厕所必须跟大堂经理报备,每天累计离岗时间不能超过40分钟。
有次她感冒发烧,想多喝口水润嗓子,刚拿起水杯就被监控室的领导打电话提醒“注意服务形象”。更过分的是,客户的每一个投诉,无论对错,先罚员工再说。有次一个客户因为自己填错了单子发脾气投诉,她不仅要上门道歉,还被扣了当月绩效。
这种“人身控制”式的管理,让员工彻底失去了工作的自主性。他们就像流水线上的机器人,每天重复着同样的话术、同样的流程,连微笑的弧度都要符合“标准”。我同学说,她现在看到“您好,请问办理什么业务”这句话就生理性不适,下班后跟家人说话都带着“职业假笑”。
不是银行不好,是期待与现实的落差太大
当然,我们不是要全盘否定银行的价值。毕竟银行承担着金融服务的核心职能,很多员工也在兢兢业业地做事。但为什么吐槽声这么多?因为大家的期待与现实落差太大了。
客户以为银行是“便民服务机构”,却遇到了繁琐的流程和过度的推销;员工以为银行是“稳定体面的铁饭碗”,却承受着业绩、流程和管理的三重压迫。当一个行业同时兼具了资本主义的逐利、官僚主义的僵化、形式主义的空洞和奴隶制的管控,它不被吐槽才怪。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有过被银行“劝退”的经历吗?或者你身边有在银行工作的朋友,他们有什么吐槽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