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华为第六届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在北京如期召开,“开放驱动创新”的主题获得全球创新与知识产权领域专家的深度共鸣,大家围绕开放和保护知识产权对于促进科技创新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
第六届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
作为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创新初心,既通过持续投入技术研发筑牢自身发展根基,又以开放共赢理念赋能产业升级。这种开放式创新的模式,正结出累累果实,引发广泛关注。
当然,这场论坛不仅集中展示了华为的创新成果,更向行业诠释了创新与开放深度融合的发展逻辑:在技术迭代加速、产业协同紧密的当下,唯有以开放打破壁垒,以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创造,才能让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为社会进步注入持久动力。
坚守创新本质,筑牢发展根基
创新是华为的核心DNA,这种对创新的坚守并非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通过明确的理念引领、持续的研发投入和系统的成果产出,构建起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坚实根基。
在创新理念上,华为坚持科学技术和客户需求双轮驱动,以商业价值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牵引科学技术的投入,并通过技术的创新突破去激发和引导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这种理念摒弃了单纯追求技术领先的片面性,也避免了盲目迎合市场的短视行为,让创新既具备技术深度,又拥有市场温度。
这种双轮驱动的模式,让华为的创新成果既能引领行业技术方向,又能切实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了技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统一。
![]()
华为首席法务官宋柳平
对研发的重视,是华为践行创新理念的重要保障。华为坚持将每年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发,过去四年这一比例更是高达20%以上。2024年,华为研发投入达到1797亿人民币,占全年销售收入的20.8%;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12490亿人民币。欧盟《工业研发投入记分牌》显示,华为研发投入连续八年排名全球Top6,长期处于第一梯队。
这种“不计短期回报”的研发投入背后,是华为对创新规律的深刻理解:基础研究的突破和核心技术的积累需要长期稳定的资源保障,唯有持续大投入才能在关键技术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持续的研发投入已转化为丰硕的创新成果。从专利布局来看,自1995年申请第一件中国专利开始,华为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专利网络。2014年以来,华为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持续位居全球榜首,2024年公开量达6600件。截至2024年底,华为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15万件。
而从技术成果转化看,华为自2015年起定期举办“十大发明”评选活动,持续挖掘那些为公司和行业带来巨大商业价值的发明或专利技术。最新的2025年第六届“十大发明”涵盖超节点算力、鸿蒙操作系统、短距光互联、新一代SSD等多个关键领域,为公司和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
践行开放理念,激活产业活力
华为深知,在全球化的产业格局中,创新从来不是闭门造车的独角戏,而是开放协作的交响乐,因此将“开放”作为创新的重要底色,通过标准共建、开源协作、专利赋能等多种方式,与全球伙伴共享技术成果,共建产业生态,让创新价值在开放中实现最大化。
标准是产业协同的基础,也是技术开放的重要载体。华为坚决维护全球标准统一,秉持“开放、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标准制定,为产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2024年,华为向国内外标准组织贡献技术新增提案超1万篇;迄今累计贡献技术提案超过14万篇。
当然,华为的标准贡献并非单纯追求技术话语权,而是致力于构建公平合理的产业规则,让不同企业都能在统一标准下开展创新与合作,为全球产业协同发展夯实基础。
开源是技术开放的重要形式,也是汇聚全球智慧的有效途径。作为开源的坚定支持者和重要贡献者,华为提倡包容、公平、开放、团结和可持续的开源理念,长期贡献于业界主流开源社区,并携手伙伴共建了openEuler社区、OpenHarmony社区等世界级开源社区,还推出了CANN计算框架、仓颉编程语言、灵衢总线硬件规格等一系列新的软件开源和硬件开放项目。
![]()
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樊志勇
这些开源实践不仅加速了软硬件创新和生态繁荣,更降低了技术使用门槛,让中小企业和开发者能够以更低成本获取核心技术,激发创新活力,实现全球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专利是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技术开放的核心纽带。华为秉持FRAND原则(公平、合理、无歧视),通过专利授权、交叉许可等方式,让创新成果惠及全球产业。截至2024年底,主要技术领域全球累计已有超71亿台设备获得华为专利授权,包括27亿+部5G设备获得蜂窝标准专利授权,12亿+部消费类电子设备获得Wi-Fi专利授权,32亿+部多媒体设备获得视频编解码器专利授权。
资料显示,2024年华为新签订专利许可协议22个;迄今累计已签订233个协议。这背后,48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直接或间接获得了华为的授权许可。
此外,华为还积极推动专利数据的公开共享。2024年6月全球上线的“查思专利”公益项目,免费为全球科研人员提供专利查询服务,上线一年多访问量突破两百万次。今年论坛上,该项目进一步升级“语义检索”和“AI摘要”功能,并支持通过微信公众号提供服务,可为大学生、小企业等无力购买专业专利检索工具的用户提供便利,助力专利技术的传播与应用。
开放驱动创新,共创多赢生态
总体来看,华为的开放式创新打破了“创新成果独享”的传统思维,构建了“企业-产业-社会”多方共赢的价值生态。这种模式不仅让华为自身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更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级进步,为全球创新环境的完善提供了宝贵实践。
一方面,华为通过“投入-回报-再投入”的良性循环,让创新能力持续迭代升级。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产生了丰富的创新成果,这些成果通过专利许可、产品销售等方式实现商业价值转化,而获得的回报又重新投入到新的研发中,支撑更多前沿技术的探索。
另一方面,华为的开放式创新不仅局限于自身技术突破,更通过技术开放、专利赋能、产业共建,带动了整个ICT产业及相关领域的升级。比如在操作系统领域,在过去的一年里,OpenHarmony社区超8100名共建者提交的新增开源代码超过1000万行;迄今鸿蒙生态的设备数量已经超过10亿台。openEuler社区伙伴达到了1956家,开发者人数超过21000人,欧拉系操作系统累计装机量突破1000万套。
此外在整个社会层面,华为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也注重自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树立了知识产权保护与开放共享的平衡典范。2024年,华为专利许可收入约为6.3亿美元,而历史上累计支付的专利许可费约是累计许可收入的三倍,这种“多付出、少索取”的实践,充分体现了华为作为专利持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结语:
毋庸讳言,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技术的复杂性、产业的协同性日益增强,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独自完成所有创新。华为的开放式创新实践将创新作为企业DNA、将开放作为创新“催化剂”、将多赢作为创新价值依归,不仅让自身在全球市场中保持了强大的竞争力,也为全球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注入了持久动力。
未来,随着数智技术持续演进并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创新的边界毫无疑问将进一步拓展,开放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相信在华为等标杆企业的最佳实践引领下,更多企业将加入开放创新的行列,让创新之花在开放的土壤中持续绽放,推动人类社会向着更智能、更美好的未来不断迈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