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G不认,刀片座椅,绿色飞行,举牌升舱,这都南航这两年给人的最直观的印象。
![]()
但就是这么个听起来不够大气的航空公司,一个季度的盈利,抹平了上半年的所有亏损。
前两天,我汇总了一篇中国南方航空双11促销的文章:
向来在促销上不太“痛快”的南航,这次突然给出了力度很大的活动。原因很简单:2025年第三季度南航盈利了!
![]()
而且是大规模盈利。从数据来看,上半年亏掉的钱,下半年不仅回本,还赚了不少。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南航归母净利润达到38.4亿元,同比大增,毛利率也提升了。根据财报,南航无论前三季度还是第三单季度的盈利水平均为三大航中最佳
相比于上半年净亏15.33亿元的数据,Q3可以说是强劲盈利,成功逆转上半年的亏损。
大家都知道,第三季度包含7、8、9三个月,其中暑假也在覆盖范围内,客运量的增长是收入提升的主要动力。
尤其是南航国际航线恢复显著,客运量同比大增近四分之一!而国内航线因进入暑期旺季,反内卷带来的票价上涨,也带动了收入大幅提升。
![]()
当然,暑假年年有,数据回升也属正常,但南航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上的提升就很明显了。
接着看数据:南航的单位客公里成本是0.41元,同比下降3.9%,客座率不仅创下新高,达到85.9%,即便在上半年1-6月,平均客座率在三大航中也处于高位。
不光是自身做得好,“老天爷”也来帮忙。航油价格成为成本改善的核心因素,Q3航空煤油价格下降不少11%,这无疑进一步助力了降本增效。
一方面是成本下降,一方面是效率提升,盈利自然水到渠成。
需求回暖、油价下降、政策托底,这些都是面向所有国内航空公司的客观因素,而降本增效这类自身效率提升的主观因素,才是南航大幅盈利的关键所在。
![]()
我不知道大家的观察如何,反正从我这些年搭乘南航的体验来看,能实现扭亏为盈,降本增效居功首位。
虽然南航在细节方面,存在了不少争议。有飞友表示,不认BUG订单、客服在电话里信口开河、胡搅蛮缠,甚至鼓励用户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这些就不多说了,都属于南航面对部分客户时的特例。
但真正拿得上台面的操作,比如绿色飞行、举牌升舱、超薄座椅,从这些现象上来看,南航盈利确实是应得的。
我现在搭乘南航基本都会选绿色飞行。毕竟现在各大航空公司的机上餐食,味道其实和航空公司本身关系不大。
主要取决于采购成本和机场配餐,味道不能说抽象,但确实很一般。
上周我飞新疆库尔勒,选择绿色飞行抵扣了300里程(相当于15元),有时间的话去休息室吃点,没时间的话买个汉堡王,不比机上餐食好吃吗?
像我这样的操作,不光自己觉得捞到了实惠,对南航来说也降低了餐食成本。
而且谁知道南航机上餐食的实际成本到底有多少?说不定经过采购等层层环节下来,比300里程贵得多。
![]()
举牌升舱就更有意思了。
大家在南航人工柜台办票,或是手机收到短信时,应该都接触过南航的付费升舱。虽然这种付费升舱很多时候会用很低的引流价格,引导你升级明珠经济舱,体验上并没有多少提升,
但对收益来说,多一个销售机会就多一份利润增长的可能。
即便你没通过人工值机,也忽视了手机短信的升舱信息,南航还会把升舱服务做到登机口:举牌推广。
上周我飞库尔勒时,路过飞广州的登机口,看到四个一线员工在那儿举牌推升舱。
成功率不好说高不低,但起码是个积极的态度,毕竟创造了更多收入机会,对吧?
![]()
最后说说超薄座椅。
虽然大家都在吐槽南航的超薄座椅,但说实话,国航、东航、海航也都已经开始引入了,从C919开始,这种座椅已经普及到空客和波音的飞机上。
不过南航做得更为激进,比如缺失部分选配件,虽然降低了舒适度,但也减轻了重量,能有有更大的冗余来拉货。
上个月我从西安回北京,还搭乘了一次南航全经济舱布局的空客客机。
![]()
想想也合理,南航不像国航、东航那样能卖出高价商务舱,干脆就把飞机铺满经济舱。之前南航的公务舱很多只剩下一排,坐公务舱特别有“面壁”的感觉。
不如改成全经济舱布局,空间还能稍微大一点。
客观来说,这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操作,其实会让品牌形象有所下降。
毕竟身为亚洲最大、中国最大的航空公司,南航好歹也是个招牌。
但考虑到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降本增效、实现盈利,让企业长久发展,可能才是运营者的核心命题。
在市场和客流的不断变化,能活下来,活得好,才是最重要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